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不覺想到,有時像這般暴雨來襲,或許是為了維持某種平衡而必然發生的。」 三十出頭的年輕地理學者秋野來到日本南方的島嶼,這是他生命旅程上不得不的「逃避行」。 小說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佔了將近九成的篇幅,寫他在這座名為遲島(以甑島為本)上的巡遊調查,隨緯…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自然在最微小之處最為卓越。」——希臘博物學家普林尼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大部分都喜歡和植物或動物做朋友,很多時候,欣賞照料動物、植物,或者單單是走進大自然,看天、吹風,都是心靈莫大的慰藉。 親近植物,很難不連帶著渴望擁抱大地,以及整個宇宙。我常在許多寫植…
文/不野 想死,是因為想活下來。正是因為想要好好的活著,所以才會對殘忍的世界感到痛苦,才會痛苦的想死。 當我第一次看見《那些屍體教我的事》時,以為內容不過是一位法醫的工作回憶錄,附帶感想的那種(通常是要你珍惜人類這短得可悲的一生)。原本就喜歡與死亡或者屍體相關的題材,我毫不猶豫的就從書架上將它拿下。…
「未知生,焉知死?」 生和死,在親眼目睹後,還能不困惑嗎?我們家長期罹患慢性腎臟病的貓小孩小白,八月底病情突然惡化,不僅出現尿毒症,還出現口腔潰瘍和眼睛感染,心肺功能在住院後繼續走下坡,我們不忍心牠在病情難以控制下受苦受難,於是讓牠用較舒適的方式離世,沒幾秒鐘,原本還會喘氣的小白,就再也一動不動了。…
文/冀劍制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有一句諺語,叫做「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句話可以解讀成,即使一樣的成長環境,還是會養出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這是天性差異所導致的結果。然而,這句話容易讓人輕忽後天環境的影響力。不同的人,尤其某些極端性格,有更大的可能性,是受到不同成長環境的影響而形成。「不同米,…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多虧了我是米蘭.昆德拉迷,多年前在書店看到《過於喧囂的孤獨》書腰上大大的昆德拉讚譽:「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再加上讓邊緣文青顫抖的書名,二話不說便拿起來結帳。 這本書我前後買了至少六本。有兩本分別送給日本的高中、大學好友,一本遺落在某班飛往德…
文 /尚-多明尼克.鮑比;譯 /邱瑞鑾 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多穿白袍的人在我的小房間裡。好幾個護士、好幾個看護工,還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分析師、神經科醫師、實習醫師,甚至是專科主任,整個醫院裡的人都在這個時候調度過來。當他們推著輪椅進病房,來到我床邊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要我騰出床位,讓給新來的住…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年輕時曾隨身攜帶陪伴我三、四年的時報版《惶然錄》,於2019年由野人出版以完整版面世。厚重的份量乘載了詩人及散文作者佩索亞七十多個「異名者」的情感和所思所想,情感來自於對自身處境及命運的探索、自然變化與外界的觀察體悟,思想則是關於生命經驗與課題,如孤獨、…
生命意義的問題難回答,在我看來,其中一種原因是歧義。「意義」是常見詞彙,有很多種意思,其實當中有一種意思就是在問意思: 大門:「怠慢」的意義是什麼? 丁丁:就是說你的行為不夠用心,因此對人不禮貌,或者在工作上不周全。 「意義」的第二種意思是可達成的效果: 丁丁:都已經確定買不到票了,你現在對自己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