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下一次去夏威夷,我會問母親為什麼喜歡鄧麗君——專訪《彼岸》作者田威寧 發表於 31 5 月, 2022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提供 文/愛麗絲 「看著眼前十八歲的女孩,她能鼓起勇氣、毫不逃避地去解謎,想想自己大她二十歲,難道我做不到嗎?」任職北一女國文教師,田威寧總從文字窺見高中少女細膩心思、敏銳觀察。或許是經文字交流真心相待,學生從田威寧文章裡得知她的人生故事,田威寧也成為學生們的傾聽者。 完整文章
專欄,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它們早已在我的心上:再讀《寧視》 發表於 22 11 月, 2014 By 果子離 寫作需要沈澱。事過境遷,撫今追昔,痛傷喜樂猶在,但時空拉開來了,可以用比較平靜的心情面對,並且化為文字表現出來。此習慣有別於一般網路書寫。譬如臉書,是活在當下的產物,公眾議題或私我的話題,最好及時回應,即刻分享,按讚、回應、加為朋友、追蹤、戳一下隨之而來,名(虛名)利(並沒有)雙收。 然而寫作不能這樣。寫作是孤獨寂寞的行業,放諸四海皆準,從紙頁到網頁。 完整文章
專欄,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像風一樣的男子與另一位像風一樣的女子 發表於 30 10 月, 2014 By 果子離 「風流」一詞,從遺風餘韻、儀表態度、韻味意境等正面讚美的意義,轉換為情感不定向,到處流散,四處留情的負面評價。田威寧散文集《寧視》,以她父親為例,詮釋風流:「父親是像風一樣的男子──風起了,風停了,看似瀟灑卻是風自己也不能控制的。」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