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吃東西吃的是烹調的技術,有些人吃東西吃的是天然的滋味,有些人吃東西吃的是環境的氛圍,有些人吃東西吃的是文化知識、歷史人情、私己的時代記憶或未來的開拓嘗試。 當然,對某些人而言,吃飯只是維持生命必須進行的待辦事項──可以想見,這些人的人生大抵相當無趣。 不過,不管吃得開心還是吃得無聊,吃食都是生…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年紀越大,越了解母語的力量,飲食的口味也是一種語言,喝母親奶水長大的我,飲食的母語隱約在那流動,早已隨奶水浸透在我全身的細胞中。」 讀到《良露家之味》裡的這段話時,內心有什麼東西冒了上來,屬於味覺的、知覺的,以及悠悠的情感的,童年時總是陰暗的灶腳一景…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小貓瞿欣怡開宗明義即說,這本書表面寫的是食物,事實上寫的是鄉愁。是故鄉北平兒。 梁老大量地寫北平的食物和餐廳,吃喝的模樣與軼事使北平的一切鮮活起來,另也兼及回顧了動亂流離後移居的台灣和美國。 我不禁有些感慨,全球化大概終將使得各地口味越趨一致化,這樣冶於…
減肥是現代人的重大難題,往往造成巨大壓力與負荷,導致身心狀態出現了各種難解的問題。《閱讀夏LaLa》本集針對減重主題,提出另一種思維與探討方式,夏宇童與陳夏民帶來反其道而行的美妙書籍,協助讀者渡過體重煉獄的迷思。 餓的是心不是胃!如何消除內心飢荒? 黃惠如的《不減肥才能瘦:用心吃、慢健身、不靠意志力…
有些人認為會上街抗議的人,要嘛就是個性激動、容易生事、一天到晚對現況不滿,要嘛就是書讀太多、不切實際、根本不了解現實狀況。如果看新聞畫面,沒到過現場,這些批評者可能會覺得抗議者那麼聲嘶力竭,要不是暗中拿了什麼好處,就一定是腦充血樂在其中。 但事實上,如果能夠生活順遂,沒什麼心煩的事,有意願上街抗議的…
文/瞿欣怡 我有幾個好朋友,是在媒體圈認識的。在那個競爭激烈的行業裡,我們因為同樣熱愛棒球,所以變成很要好的朋友。雖然很多人討厭記者,但我們一直努力工作,並且努力尋找自我。有次,我們到花蓮七星潭看海,一起對著大海吶喊:「我們要成為溫暖的笨蛋!」那是我許過最好的願望。 這個世界讓人很無奈。打開電視,任…
盼促進理解與認同 從這裡開始,以詩句與故事,踏出夜的王國 展覽於10月14日至10月31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開放民眾參觀,期間共舉辦3場系列講座活動,「文藝百工圖——從工作看『異』、『同』」講座;「日常角落——影像記錄生活,從角落到大道」紀錄片放映與講座;「同言同語同行——臺北的性別歷史圖像」講座,並…
文/林宣瑋 幸福是個終極目標。我們總是互相提醒「說好的幸福」,就算緣滅了,也仍希望對方「還是要幸福」。似乎人的一生,就是要得到幸福,才算圓滿。幸福,不只是嚮往,更是成就。 但我們似乎很少思考,當全世界的人都得到幸福了,會是個怎樣的光景?而正這是小貓流所推出的新書,《去你的心靈大師》的提問, 「當全世…
「做為同樣在不正常家庭長大的小孩,平路在書裡的每一句話我都明白。」深夜一口氣看完《袒露的心》,我哭了一會兒,想起童年時也同樣孤單的自己。 一個十歲的小孩必須孤獨地住在異鄉,學習打理生活,並且習慣父母的遺忘,這樣的小孩需要很多力氣才能好好長大,不要壞掉。 平路把孤單孩子拚盡一切想被愛的心情,寫得透徹而…
文/瞿欣怡 寫這本書對我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我必須公開同志身分,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生活攤開。然而,這卻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我終於明白,自己的權力自己爭。 故事必須從二○一三年六月說起,我的女朋友阿述診斷出罹患乳癌,從此,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劇烈變化。 無常臨頭,我慌了手腳,於是在臉書上設了「陪伴日記」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