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百年孤寂》最好的方式

文/犁客 其實,不抱任何預設去讀《百年孤寂》是最容易進入、也最愉快的。 《百年孤寂》的作者馬奎斯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頒給人不是頒給書,但因為《百年孤寂》是馬奎斯最有名的作品,所以常有人把它當成「諾貝爾獎得獎作品」,這聽起來就不大容易親近。於是讀它的時候,不是抱著「我要朝聖」的崇拜心態,就是帶著…

【布克新聞】S3EP06:國家每月發給每人兩萬元《基本收入》,你覺得合理嗎?

相對於社會主義的資本再分配,自由主義長期以來一直提不出關於收入的烏托邦模式。直到「基本收入」的制度。 這個制度至今還沒有任何國家施行,但已經在歐洲許多國家掀起討論的熱潮。 基本收入是所有公民的權利。每月匯款支付、不需義務、每人不論貧富都有是它的特色。假設通過,每位成年公民會收到人均GDP的四分之一,…

她夜復一夜遭受訊問,夜復一夜提供模糊的答覆;她說那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文/拉娜.普瑞斯考;譯/力耘 我們走過幽暗長廊,走下好幾段階梯。我好奇那些傳聞是不是真的?盧比揚卡地下有二十層樓深,還有密道與克林姆林宮相連;其中一條密道通往一座地下碉堡,碉堡內的裝設極盡奢華,供史達林在戰時使用。 我被帶到另一條長廊最末端的一扇門前,標號「二七一」。獄卒打開一道小縫,窺看一眼,然後…

永不開花的枯葦

文/吳俊宏 陳美虹 夜深了,陳美虹,獨自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她燃起一根菸,吸了起來,多年來為了小孩,她已戒了菸,但此刻她已顧不得自己的身體了,她一根接一根地抽著,繚繞的煙霧掩蓋不住她一雙迷惘的眼神。 前年她罹患乳癌,開了刀,兩年後的現在,癌細胞又復發了,今早去看醫生,醫生的態度已很明白地表示,她已無救…

「除了美國,全世界沒有誰把道德擺在這麼前面的!」——專訪《美國的決斷》作者張國城

文/愛麗絲 「我們那個年代啊,相關議題方興未艾,法律系、政治系的人會覺得充滿希望和熱情,畢業後好像可以發揮所學、大展長才。」1989年,臺灣解嚴之初,新興媒體風起雲湧,鄭南榕自焚、天安門事件相繼發生;同年,張國城進入臺灣大學政治學系。「那時候長輩碰面打探彼此孩子讀什麼科系,聽到是政治系都說:『喔!很…

遭到鎮壓的溫柔革命──布拉格之春

文/高嵩明 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大選,共產黨一舉囊括38%的選票而成為第一大黨。之後,歷經崇尚自由與民主的外交部長楊‧馬薩里墜樓身亡(1948年3月10日)、改國號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1960年宣布),捷克斯洛伐克全面「蘇聯化」,對經濟民生造成嚴重影響,在1960年代幾乎面…

要創造繁榮的現代社會,就不能像《一九八四》那樣控制每個人──專訪《自由的窄廊》作者

筆訪、文字整理/犁客 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兩位兼具經濟及政治專才的學者,2012年合著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探討一個國家成功(例如成為強壯健全的經濟體、穩定的社會狀況等等)或失敗(例如因貧困、大量犯罪等等造成社會問題)的原因──其實這原因簡而言之就是「制度」,但制度的不同不完全因為資本、共…

【一週E書】他們沒有良心,只會動壞腦筋。

文/犁客 這個傳來傳去已經搞不懂最初到底是誰講的句子有好幾個版本,大意是「三十歲前不相信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沒良心,三十歲後還相信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沒腦筋」──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其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不過這個傳來傳去的句子,清楚地傳達出「人還很單純(或天真)的時候才會相信這種夢想長大一點就不會…

愛情故事的主題不是愛情,超級英雄故事的主題不是超級英雄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本文涉及電影《黑暗騎士》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俺一向認為故事的「主題」相當要緊。 授課或講座談到小說創作時,組成故事的五個元素當中,「主題」常是講了之後聽眾可能不大明白的部分,就算舉了經典小說或影視作品為例,也不見得馬上可以理解──「前提」是故事開…

馬克思的墓地座落於高門墓園,墓前有朝聖者供奉的花束

文/李敏勇 全世界的工人,團結起來。 ××× 哲學家只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世界, 但重點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1818-1883) 馬克思(Kral Max)的墓地在英國倫敦的高門墓園。 我和妻子到倫敦時,特別去瞻仰。第一趟遍尋不著,經過幾年,第二次再去,才找到。墓園附近的英國人也未必知道那兒葬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