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爾.蓋茲;譯/鄭方逸 新冠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就像二次大戰改變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疫情也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發現新病原,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WHO指出,過去五十年來,科學家已鑑定出超過1,500種新病原,大多發跡於動物,後來才傳給人類。 古老的傳染病仍存在,就連大部分人都以為是…
即使是輕症,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康復者,仍有一定比例帶有長期後遺症,例如極度疲倦、氣短、胸痛或緊繃、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也就是「腦霧」)、味覺和嗅覺的變化、關節痛等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對於呼吸道以外的器官造成多廣…
文/Joy Green WHO公佈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有過重問題,台灣的衛福部也發佈台灣成年人有將近一半的比例有體重危機。面對這些數字,從醫師專家到一般民眾,都會認同少吃多動的真理。於是乎這幾年健身房在大街小巷裡開張,健身教練影片充斥各個社交媒體或網站。幾乎所有人都曾經嘗試過某種節食策略,從針對某一…
台灣的盛夏,室外溫度動輒攝氏37、38度,一不小心就會被烈日烤乾。儘管快熱暈了,但和整個地球這百年的全球暖化相比,似乎不算什麼。 全球暖化,帶來的並不是天氣愈來愈熱而已,因為近年每到冬天,不少溫帶國家反而遭受更強烈的寒流襲擊,彷彿《明天過後》(he Day After Tomorrow)在現實中一再…
這次肺炎,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病毒名字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不過媒體還是大多稱呼「武漢肺炎」、「武漢病毒」、「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中國對此自然不滿意,中國傳播學者周逵發表文章指出,這些命名恐怕「不利於武漢乃至中國疫後長遠的國際形象和品牌建設」。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
筆訪、文字整理/犁客 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兩位兼具經濟及政治專才的學者,2012年合著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探討一個國家成功(例如成為強壯健全的經濟體、穩定的社會狀況等等)或失敗(例如因貧困、大量犯罪等等造成社會問題)的原因──其實這原因簡而言之就是「制度」,但制度的不同不完全因為資本、共…
最近有部電影《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很紅,據說是繼《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後,好萊塢第一部全亞洲人的主流電影,劇情是一位紐約客到新加坡去見男友家人的故事。從劇名就可知,亞洲人錢多到花不完,對老外來說居然是件瘋狂的新鮮事。 其實我從小見證新加坡、馬…
作者/李柏翰※原載於【法律白話文】網站,經原作者同意修改後轉載 一群小時候可能好奇或偷看過色情片的人,長大後突然說色情片對你身心健康不好、不准看,合理嗎?是因為他們「科學」地發現這樣長大的自己或同儕不健康,所以要限制你;還是單純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算看色情片對健康「有害」,但足以令政府介入生活嗎? …
文/陳柏勳(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中西醫師) 本文與【故事‧說書】合作刊載 醫療糾紛頻傳的現代社會,人們似乎逐漸體認到:醫學同時有其專業與極限,而我們在面對醫學的專業卻有限的情況時,應如何自處呢?本文所要引介的《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Dr. Golem: How to T…
Photo from wikipedia 文/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二○一四年春夏期間,全球各地民眾心中夾雜著憂慮、驚駭、同情,還有不少人滿懷恐懼,眼睜睜看著伊波拉病毒爆發疫情,席捲西非,肆虐三個遭逢苦難的國家──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接著就在眾人驚恐聲中,搭機一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