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駭客隨便想 發表於 2 2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IMDb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作者同意轉載 《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年上映的時候,帶給俺很大的震撼。 平心而論,《駭客任務》裡的幾個觀念並非新創,真正創新的是編導華氏兄弟(The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今晚的主食是閱讀】犢董說:要先成為人,再成為新聞人 發表於 3 5 月, 2021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來,先拍照對不對,要由下往上拍喔,等我腳交叉一下,你們要開美肌喔因為我沒有擦粉。」Readmoo 讀墨電子書官方認證唯一犢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江淑琳,在講座開始前熟練擺拍,「啊照片放上社團前我要先檢查喔!」 她口中的社團,是 Readmoo讀墨×mooInk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日趨平易,卻不因此無趣:幾種讀《神經喚術士》的方法 發表於 8 9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路那 被稱為「電腦叛客聖經」的《神經喚術士》,多年來一直在我的心中有著高不可攀的形象。它的原文滿是吉布森自創的單字(比如Cyberspace,多年來一直有著「賽博」、「塞爆」、「符控流域」、「網路空間」等等譯名各據山頭),敘述手法滿是蒙太奇的跳躍,加上厚厚一本,直是令人望之卻步。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該奔跑到何處才行 ——朱福銘談威廉.吉布森的《神經喚術士》 發表於 17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後自然、後身體、後人類」,是中興大學林建光老師為這本書所寫的解說的標題。 這部在一個具有意義的年份——1984年出版的作品(不得不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甚或村上春樹的《1Q84》)以先驅性的故事與人物及場景設定,描繪一個喪失上線能力的「網際空間牛仔」凱斯,經過修整過受僱於某神秘跨國資本集團進行某項任務的冒險歷程。 完整文章
排行榜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22:賣半個月就衝進年度暢銷榜! 發表於 13 12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能進每月暢銷榜的,不一定能進年度暢銷榜;但每個月都進暢銷榜,就很有可能進年度暢銷榜──里長伯的領悟理論上沒錯,賣得越久,累積的銷量越多,就越有可能進年度暢銷榜。不過,2019年的年度暢銷榜裡,有一本只賣了半個月就衝進榜了──是哪本書這麼強勢?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科幻推理連連看 發表於 20 1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久未休假,前陣子硬排一週到京都放空。 從前遠行之前總得花點時間想要帶什麼書:讀到一半的那本要不要帶著繼續讀、旅程當中可能會想讀什麼──為了減少行李重量、分配箱內空間,這可是相當需要仔細考慮的議題。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翻譯《邊緣世界》時,始終震撼於吉布森展現的「精準」 發表於 19 1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黃彥霖 以前都以為科幻小說比較接近大眾文學,理當擁有廣大的讀者群才是,不過後來聽從事出版業的朋友說了之後才知道,其實台灣算不上科幻閱讀風氣發達的地方。縱使如此,我知道仍有像是臺大科幻社、中華科幻學會這樣的社群,以及許多獨立的個人(例如科幻翻譯的大前輩卡蘭坦斯或是評論家馬立軒),不斷透過出版以外的各種管道分享自己在這個領域裡的心得、脈絡,讓有興趣的人知道哪裡還有哪些作品可以看。 完整文章
國際風向 《神經喚術士》作者吉布森:所有文化改變,都由科技驅動 發表於 14 11 月, 2019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愛麗絲 美國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從七零年代末開始,便以文化中各式蛛絲馬跡,描繪對未來的想像,且在許多方面是正確的,特別是對網際網路的想像、以及它如何滲透到社會的最低階層。 《神經喚術士》精準預言,建構「賽博空間」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超越時代的經典和預言未來的新作 發表於 8 11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神經喚術士》和《邊緣世界》繁體中文版最近一起出版,看起來相當奇妙。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他們代替我們進入可能的未來,面對我們正在製造的困境 發表於 2 11 月, 2017 By 黃彥霖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黃彥霖 若真要列一份經典科幻作品清單的話,在這份名單上,丹.西蒙斯(Dan Simmons)的《海柏利昂》(Hyperion)算是比較晚出世的。 那是1989年,兩伊戰爭結束沒多久,柏林圍牆才剛被推倒,人類正要邁向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十年,將此前的動盪做一個了結。年近七十的艾西莫夫(Isaac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