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可以精確定義空間和時間,卻沒辦法帶來人類需要的親切感

文/賽門.羅伯斯;譯/謝慈 有人說,洪堡德是萬事通,凡事都想追求真相。他曾帶著科學器材和動物籠舍,乘船沿著奧利諾科河(Río Orinoco)向上探索、翻越崇山峻嶺,甚至將自己垂降到火山口。過程中,他丈量任何事物:角度、高度、壓力、流動、距離和溫度。他相信宇宙中存在秩序,可以精準測量,「洪堡德式科學…

唯一駁倒笛卡兒之人!沒有伊麗莎白公主,就沒有《靈魂的激情》

文/董啟章 笛卡兒出名是個不看書的人。同行和聯絡人寄給他的學術著作,他多半看也不看,或者只是翻一翻目錄便丟在一旁。所以他家裡沒有藏書,死後遺物裡的書本亦寥寥可數。他在《談談方法》的自傳部分,聲稱自己年輕時便決心要拋開前人的成見,親自閱讀世界這本大書,四處遊歷,增廣見聞,跟不同階層和類別的人接觸和交談…

「X是什麼,能吃嗎?」是什麼?能吃嗎?

「X是什麼?能吃嗎?」是我輩流行成句,大約十年前使用可以彰顯年輕。這成句一般用來表示某東西在受眾知識之外,或者用來引介自己接下來要討論的東西。 無知有不同程度可言,這程度可以從你怎麼問問題看出來。「根號二是無理數嗎?」顯示你對根號二的了解比不上理想上的高中生(即使已經勝過我),但你好歹知道根號二是個…

「你能掛保證嗎!?」──如何面對難纏的懷疑論者

懷疑論(skepticism)是哲學領域的一種挑戰,懷疑論者抬高知識門檻,來測試我們對認知的理解,並考驗理論的根基和人類的創意,像是: 你以為存在的世界其實不存在,你只是一粒泡在培養皿裡的大腦,你感知的一切,包括這篇文章,都是邪惡科學家透過神經電子訊號為你營造的幻象。 問題: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處於上…

心靈的邊界:科幻故事與懷疑論的哲學基礎

幾百年來,科幻故事和哲學互相提供靈感和好用的點子。不同世代的哲學課堂上,老師有時會發現《駭客任務》是讓學生理解桶中腦(brain in a vat)的捷徑,而《銀翼殺手》裡的仿生人則有機會協助說明心靈哲學上的行為主義(behaviorism)或多重可實現性(multiple realizabilit…

如果笛卡兒看了《駭客任務》

文/朱家安 電影《駭客任務》之所以引人入勝,其中一部分來自於它的聳動設定:人類自以為生活其中的世界其實不存在,實際的處境是在一柱柱黑色巨塔中,密密麻麻的培養槽裡。統治地球的機器將調整精密的神經訊號灌入大腦,讓我們以為自己生活在正常的世界。 除了夾鼻墨鏡很帥之外,若要說《駭客任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應…

一代法皇、哲學大師,都是擅打深情牌的撩妹高手?

文/吳宜蓉 講到歐洲歷史上最會寫情書的名人,不是那個能寫出世界史上出了名狗血虐心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莎士比亞,也不是那個娶了六個老婆,一直離婚一直娶的亨利八世。英國人在「浪漫」這件事的排行榜上,跟他們的食物一樣,注定被法國人狠甩五條街。 法國皇帝──拿破崙 這裡鄭重為大家介紹兩位又會寫…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電車問題中你不願意把人推下月臺,那如果是推猴子呢?

人應該如何對待其他生物?沒有人可以真的避開這個問題。或許你認為我們只需要注意自己如何對待其他人就好,不用思考該如何對待生物,但當你這樣說的時候,你其實已經為「人應該如何對待其他動物?」這個問題預設了特定答案:隨便。 有些人確實認為說,雖然我們不能任意對待其他人類,但我們可以任意對待其他生物,因為道德…

數位之晝與紙本之夜:數位時代解放文字的「閱讀」──郝明義談「數位與網路時代的閱讀」

文/陳昱昊 數位浪花拍打上岸,習慣的文字爬格子變成一種在鍵盤與螢幕上飛舞的電子資料,這個時代中,如何將紙本閱讀習慣或方式轉型與更動,成為台灣商務印書館「大師的學徒:關於閱讀的技藝與學習」系列講座的課題之一。 大塊文化出版的董事長郝明義先生擔任本場「數位與網路時代的閱讀」座談講者,先從歷史角度出發,他…

「心靈」是大腦為了對抗基因而產生的武器!?──專訪《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文/陳心怡 如果有一個不會壞、不會生病、不喜歡的地方可以重新打造、各方面都比你現在的肉體強過太多的機械身體,你是否願意把心靈與大腦裡的所有意識上傳到這個機械身體上、換得肉體的永生? 投入大腦研究多年的謝伯讓常常在演講結尾時,大膽地向觀眾提問這個意願,同樣地,他也在《大腦簡史》最終章提出這個想像,留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