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被帥哥吸進戲院、越過沙丘,里長伯看到的是⋯⋯!?

科幻或奇幻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有時為了節奏有時為了聚焦,必須做出適當的刪減,所以,如果閱讀鶲著,常常更能了解在影像敘事裡沒能仔細講述的設定細節。 另一方面,雖然「科幻」(未來、宇宙、人工智慧)和「奇幻」(中世紀、幻想生物、魔法與咒語)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但本質其實幾乎相通,許多擅長其中一個類型的作家…

道金斯、霍金與佛洛伊德攜手並行的「類神經龐克」世界──專訪伊格言與《零度分離》

文字/伊格言;筆訪/犁客 近年出版詩集、在影音平臺分析文本及電影的小說家伊格言,以《零度分離》重回小說創作領域。從「形式」上來說,本書收錄的篇章幾乎都是「訪談/對談」──無論是虛構世界裡,伊格言筆下主角在各個短篇中的訪談,或者是現實世界當中,伊格言與其他作家及評論家的對談;但細究內裡,非但短篇裡的是…

【一週E書】我是個熱衷追劇不忘工作運氣衰毛的殺人機器人

文/犁客 有的時候,一個詞會慢慢轉變原有的意義。例如「厭世」。 原先這倆字就有「討厭俗世」的意思,所以表示想要遠離塵囂──例如去山裡隱居,不是去死。再者它也有「離開俗世」的意思,也就是去世──但指的就是死亡,不是想死。再來有個曾經在古早小說裡會看到的用法,是「出醜」的意思──但這用法現在幾乎沒人用了…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把知識變得好玩的那個人是這麼說的⋯⋯

最近這幾年,在網路上以更新、更活潑、更多不同角度對閱聽者傳遞知識的平台越來越多。這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這些學有專精的人會這麼好玩?另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在過去的教育體制當中會把知識變得那麼不好玩? 這些人有的持續串接其他領域、組合出不同形式的媒體,影片、動畫、podcast、桌遊⋯⋯有些則與傳統…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用錢更愉快──像跑馬拉松一樣

總覺得財富管理與自己很遙遠、聽到理財相關名詞就頭大、總是覺得錢不夠用但卻也總是沒想過該如何讓錢發揮最大效用,這類人多得很。事實上,懶得管理財富的惰性或許很多人真的都有,但不懂理財名詞和原則很可能只是誤解──它們大多不比線上遊戲的晉級規則複雜多少。 所以,很多人對理財書籍──或者延伸到商業管理、趨勢觀…

【一週E書】某家旅館裡的某個房間的某張床上,國界橫越

文/犁客 遼闊宇宙某處有一顆叫做「烏拉斯」的豐饒星球,上頭住著一群人,很久之前,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因為政治理念不合,殖民到資源貧瘠的衛星「安納瑞斯」,建立截然不同的政體。經過多年,這兩方互看不大順眼、不怎麼往來,但還算相安無事;後來,有個安納瑞斯土生土長的科學家,為了搞研究而離開安納瑞斯、來到烏拉斯,…

設定很重要,快畫更重要!──麥人杰與《鐵男孩》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閱讀寫得不大好的推理小說,有時會發現一種狀況:推理小說敘述謎團和破解謎團大多發生在情節當中,而這類創作者很可能是先想好主要謎團及解謎方式,然後開始把必要的角色和場景填進去。這類小說之所以會「不大好」,不見得是謎團設計得不高明,而是為了遷就已然定型的…

【一週E書】她會讓你知道很多事都不只「就是那樣」,包括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文/犁客 會有人告訴你:這位作家的小說主題,常與政治、性別議題,以及人類道德心智的成長有關。 聽到這樣的評語,你或許會認為這樣的作品不是很艱澀難讀,就是很無聊。總之應該「很硬」。 也會有人告訴你:這位作家的奇幻小說與托爾金的「魔戒」系列及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系列齊名,這位作家的科幻小說,與…

艾西莫夫讓短篇超緊湊的創作策略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從前讀過的書,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出版電子書之後可能就會再買一次,一來方便複習,二來倘若有必要,可以把實體書清掉(其實這事是相當有必要,只是俺一直懶得動手)。 因此之故,重讀了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Foundation)系列。…

【一週E書】讀完後腦袋會忽然出現「天啊我居然讀到這種了不起的東西」的感覺

文/犁客 1942年,有個喜歡讀科幻小說也自己嘗試寫科幻小說的美國青年,在前往拜訪科幻雜誌編輯的路上,想到一個天馬行空的點子。這個青年才二十出頭,但已經讀完了十八世紀英國學者愛德華.吉朋堂堂六大卷的近代歷史鉅作《羅馬帝國衰亡史》;青年想要寫一個發生在遙遠未來、遙遠星球上的科幻故事,但應用他讀《羅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