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閱讀寫得不大好的推理小說,有時會發現一種狀況:推理小說敘述謎團和破解謎團大多發生在情節當中,而這類創作者很可能是先想好主要謎團及解謎方式,然後開始把必要的角色和場景填進去。這類小說之所以會「不大好」,不見得是謎團設計得不高明,而是為了遷就已然定型的…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從前讀過的書,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出版電子書之後可能就會再買一次,一來方便複習,二來倘若有必要,可以把實體書清掉(其實這事是相當有必要,只是俺一直懶得動手)。 因此之故,重讀了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Foundation)系列。…
編譯/黃彥霖 若真要列一份經典科幻作品清單的話,在這份名單上,丹.西蒙斯(Dan Simmons)的《海柏利昂》(Hyperion)算是比較晚出世的。 那是1989年,兩伊戰爭結束沒多久,柏林圍牆才剛被推倒,人類正要邁向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十年,將此前的動盪做一個了結。年近七十的艾西莫夫(Isaac A…
編譯/白之衡 我們經常看到名人書單。不過,無論這些名人是什麼身分,我們未必能從書單判斷:是這些書造就了這個人,還是因為是這個人所以推薦這些書。但是看一看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書單,你也許會浮出一個會心的笑──因為這份書單與這個人的形象如此貼合。 伊隆.馬斯克,PayPal的創辦人,Sp…
或許並非總是這樣,但在我看來,哲學討論的特色之一,在於哲學家對於概念定義的執著,這些執著有時候會引起別人不耐煩,例如: 「我們怎麼知道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同一個人?」 「這什麼鬼問題?同一個身體就是同一個人啊!」 「那如果昨天午夜時我的記憶和阿福互換,那今天我身體裡的是阿福還是我?」 「這種事情怎麼…
編譯/黃彥霖 要讓一群科幻書迷打開話匣子最快的方法,就是請他們討論、或是選出一份心目中的科幻必讀書單。部落客卜朗默(Ryan Plummer)與芝加哥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英語客座助理教授蒙森─羅森(Madeleine Monson-Rosen)日前在資訊網…
有人發明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然後他就死掉了。 機器人毀滅人類是不少科幻電影的情節,最有名的是《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系列。 可是機器人一定會毀滅人類嗎?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不是在他的機器人相關作品中設定了機器人三大定律(Thre…
編譯、整理/白之衡 愛倫坡(Edgar Allan Poe)被譽為推理小說之父,也是短篇小說家的一大先鋒,不僅在文學界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更有許多電影人與音樂人也受到他的薰陶,翻拍他的作品登上大銀幕,或者將他的詩詞填入歌曲當中。較不常見的是,其實還有同樣喜愛愛倫坡的電影人與音樂人合作完成音樂專輯。 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