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人說 We should hang out sometime.(我們應該找個時間一起出來玩。),或是 We should have coffee together.(我們應該一起喝個咖啡。)其實有時候並非真的想約你出去,而只是一種展示禮貌和友善的寒暄。 那又該怎麼分辨美國人的真假邀約呢? 別擔心!我們可以注意美國人的語句裡有沒有提供較詳細的時間地點,例如: ● We should 完整文章
記錄/陳昱昊 夜風微涼,松菸文創園區正飄著細雨,木屋搭建的閱樂書店點著暈暖的黃光,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創辦人譚光磊和Books from Taiwan的版權總監張茂芸坐在皮質褐沙發上,兩人結合多年的翻譯外文書與版權受理經驗舉辦「從這裡,去遠方:中書外譯的奇幻旅程」講座,談談中文書向外出口的出版業狀態與行銷步驟。 完整文章
文/白舜羽 前陣子斷斷續續在讀《瞧那些英國佬》(Watching the English)的增訂版,比起幾年前看的初版,我的體會又更深刻了。每每看到中肯的段落,就會覺得「沒錯,我真的有遇過一模一樣的情況。」其中最讓我心有戚戚焉的,莫過於語言的使用了。雖然用的號稱都是「英語」,但當你對一個人說:「你好英國!」(”You are so 完整文章
文/史迪芬.平克 Steven Pinker 知識的詛咒是我所知的最佳單一解釋,足以說明為什麼好人會寫出壞文章。作者根本不能察覺,自己所知的是讀者所不知的:讀者沒有掌握到那個行業的行話,不能推測到對方認為太明顯而毋須說出來的話,沒有辦法想像到對方認為太陽底下清晰不過的圖畫。因此作者懶得解釋這些行話,或鋪陳其中的邏輯,或提供必需的細節。《紐約客》(New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