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超明 雙語教育影響母語教育? 在台灣,由於價值選擇(學習外語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選擇,哪一個外語對我們比較實用?)及國際溝通趨勢(歐盟、東南亞聯盟都是以英文作為工作語言),我們採用「國語」與「英語」做為學校雙語教育的使用語言。然而,使用這兩種語言,並不會影響到孩子本身對於母語(如台語、客語、…
文/馬克・福賽斯;譯/廖亭雲 英語世界的偏見深深烙印在英文這個語言當中。 現今荷蘭人帶給人無害的印象,甚至可以說是迷人,但以前可不是這麼一回事。荷蘭人曾是海上強權,貿易勢力從英國橫跨到北海,所以荷蘭和英國自然會在海上勢不兩立。即便兩國之間沒有直接開戰,英國還是會發明一些沒禮貌的說法來拐個彎抨擊敵國。…
文/伊恩.莫蒂默;譯/胡訢諄 在本書脈絡下,本土語言的重要性並非其在語言學上的內在改變,而是他們的使用情況,換句話說,是他們的外在歷史。歐洲各式各樣的本土語言,在十四世紀初期都堪稱古老了。古典法文現存最早的資料始於九世紀;盎格魯.撒克遜文則來自七世紀;斯拉夫文來自十世紀後期;挪威和冰島文來自十世紀後…
馬,曾徹底改變運輸、通訊和戰爭的方式,形塑人類文明。有了馬,人們也能夠跨越以前無法想像的距離進行旅行、交流、貿易和襲擊。也有歷史學家提出,馬的貿易和中華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恩怨情仇有關──當中原地區結束分裂和爭戰形成統一王朝,北方遊牧民族缺少了賣馬匹給中原各政權的貿易來獲利,就只能用侵略掠奪的方式強搶中…
文/愛麗絲 「哈哈,其實一開始沒有興趣耶,」談及何時對英文產生興趣,廖柏森略顯心虛。 廖柏森是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他學習英文的起點,是就讀天主教國小四年級時修女領讀的英文課,「可是每堂課就只是跟著修女一起唸單字,唸完就下課了。」廖柏森直言當時教導的發音並不準確,「像apple、lion,這些…
文/羅伯特.圖姆斯、伊莎貝爾.圖姆斯;譯/馮奕達 七年戰爭期間,似乎能算是英語開始成為第一種世界語言的時間點,雖然法語在歐洲仍占據主導地位。伏爾泰沒有說錯:莎士比亞的語言並不優越於拉辛的語言。但語言的傳播不是憑藉文學、甚或是時尚,而是靠權力與金錢。 法語甫在十八世紀初確立其作為外交語言的地位。《烏特…
文/ 艾莉雅 從小學美式英語長大的我們,一開始聽到英式英語,不只是不習慣,還有很多時候會聽不懂。除了腔調之外,有些用詞之不同,真的是會把初來乍到的人搞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加上他們國土不大,但是各地口音卻有千百種(好啦,沒有千百種那麼誇張,不過十幾種一定有),有時候對方講了一堆,你還在懷疑他說的是不…
居家生活 美國人浴室的鏡子後面常有一個小櫃子 —— 藥櫃(medicine cabinet),作為儲藏空間。裡面除了會擺放一些個人衛生用品、洗漱用品、體香劑、美髮用具之外,還會放置個人的處方用藥。 這是因為美國人習慣每天一早或是晚上,在鏡子前梳洗整理完畢之後,配著洗手台的自來水,直接服下每天需要的藥…
當美國人說 We should hang out sometime.(我們應該找個時間一起出來玩。),或是 We should have coffee together.(我們應該一起喝個咖啡。)其實有時候並非真的想約你出去,而只是一種展示禮貌和友善的寒暄。 那又該怎麼分辨美國人的真假邀約呢? 別擔…
文/白舜羽 前陣子斷斷續續在讀《瞧那些英國佬》(Watching the English)的增訂版,比起幾年前看的初版,我的體會又更深刻了。每每看到中肯的段落,就會覺得「沒錯,我真的有遇過一模一樣的情況。」其中最讓我心有戚戚焉的,莫過於語言的使用了。雖然用的號稱都是「英語」,但當你對一個人說:「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