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妻良母是一種民族宗教

文/盧郁佳 一年前在 KTV 遇到作者陳玉梅。幽暗大包廂坐滿十多個同事朋友,螢幕迷艷光影投在每個人臉上身上變幻不定。 動力火車樂團 MV 中,兩個迷茫憂鬱的滄桑男子,披散長髮咬牙切齒彈著吉他,歌詞中有一種無奈的溫柔:男人得知被甩,同居女友要走還繼續撒嬌討拍,哭著不肯走。男人無怨無悔照顧她情緒,最後抱…

要說蒐集這些文物有什麼樂趣,就是可以證明小時候經歷過的一些事確實存在

文/林于昉 這本書的緣起,要從我自日本回台,開始蒐集台灣文物,開設秋惠文庫、經營臉書粉絲頁,到跟《蘋果日報》合作這幾個階段說起。 我一九九八年從旅居十八年的日本回台灣,大概二○○一年開始大量蒐羅這些台灣文物,因為當時市販的各種有關台灣歷史出版物,裡面引用的影像資料幾乎都大同小異,不脫一些固定的來源,…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被創業」自救包:職場老手變接案新人,我該怎麼辦?

一、媒體處境艱難,Cost Down早就是管理層朝思暮想的神聖救贖字眼,如今《蘋果日報》開了第一槍,就更具示範作用了。因此,不管有心還是無意,也許你們公司的老闆也正心癢,不久就要在內部認真討論起來了。 二、幸或不幸,也許剛好你所在的部門,就被明示加暗示地「鼓勵」,進行「外包創業」試點。如果你是部門主…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大家都討厭矛盾,但⋯⋯為什麼啊?

粗略來說,「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指你相信一組不會同時成立的事情,例如「小青是女的」跟「小青是單身漢」。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邏輯上,矛盾都不好,不過背後的原因不太一樣。 在形式邏輯領域(formal logic),大家不喜歡矛盾,是基於一個有點宅的原因:在古典邏輯(classic logic)系統底下矛盾…

在小說不被需要的年代,談文學的可能──側記張鐵志、王聰威、陳夏民對談

文/葉維佳 王聰威、陳夏民、張鐵志。 三位實力堅強的文化人,三位都有媒體或出版編輯經驗,三位不約而同選擇了這個冬天推出作品,三位卻用了完全不同的形式來呈現他們最新的嘗試。在逼人的寒夜裡,他們要談新書、談時下的文學變化,帶著搖擺的威士忌,也談談自己的文學這條路,和一點不輕易的決心。 《主婦的午後時光》…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狗仔回憶錄其七:完結篇──黎智英的深層矛盾

印象中,位於香港將軍澳的《壹週刊》總部裡,某個會議室的牆上掛了一幅字:「我們銷售的商品是自由!」好像是黃永玉落的款。 台灣《壹週刊》草創之初,黎智英大概覺得台灣記者、編輯的工作心態過於孤高,離讀者太遠,因此經營主力都在鞭策我們這些工作者要如何「想讀者」。 我在《壹週刊》工作的三年裡,黎智英只有一次提…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性別歧視案,台大機械系欠社會一組證據

今年四月,傳出台大機械系推甄考題爭議,命題委員引述聖經,寫下支持一夫一妻的題幹,請考生以此論述「工程師的社會責任」。我在當月寫了〈台大機械系考題和逆向歧視〉,試圖主張: 該考題是歧視 該考題有差別待遇考生的嫌疑。 台大機械系有責任為了歧視道歉。 台大機械系有責任主動證明自己沒有差別待遇,例如提出考生…

【老貓出版偵查課】詹宏志教我的出版課:之二

編輯不要太有潔癖 在城邦的第一年,剛搬完家沒兩個月,就碰上了台北國際書展。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出集團剛剛成立的氣勢。展前會上每個行銷企畫都不曉得還能做什麼,除了推書、做大看板、放作者大照片、打多一點折扣,出版社還能有什麼偉大的招數嗎? 有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我們開一輛車進去,買書就抽獎,最大…

單向度的人

文/怪熊 單向度的人?那是平面國的人嗎?不對啊,平面國的居民至少有長跟寬兩個維度,他們可以在平面移動,單向度似乎更慘,只能在一個維度上移動。 一本書名為「單向度的人」,乍聽很無聊,但它是重要的社會學著作。作者馬庫塞會提出這個概念,不是沒有道理的。 之前有個新聞,Angelababy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

【讀者舉手】徐緣 × 陳夏民永楽座書店對談:個人品牌就是「你要讓別人看見怎樣的自己」

整理、撰稿、攝影/黃婉婷 徐緣是誰?如果你曾到過香港,說不定你就曾和他策劃的行銷案擦身而過,他是壹傳媒首席營銷長、蘋果日報執行總編,涉足跨國企業營銷多年後,自2009年起以筆名徐緣撰寫營銷書籍,先後出版《型銷》、《購想》。 徐緣集結他多年在商界打滾的筆記,今年七月推出第三本著作《品》,談個人品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