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揭露不正義與不平等,並希望促成良善的改變——專訪《牆國誌》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 發表於 24 6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字/詹姆斯.格里菲斯;譯/游擊文化;筆訪/愛麗絲 防火長城是該國碩大無朋的審查機制,也是宣傳管道,本書談的正是它的歷史與發展,同時也將論及它的觸手是怎麼伸出中國,影響廣大的網際網路,還有,多少國家非但沒有抵制,還積極為其國內的網際網路引進這套控制到滴水不漏的模型。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好硬好嚴肅的出版社其實不是那樣! 發表於 6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這家出版社出版過身分多元、研究面向多元、題目有趣又一針見血的芭芭拉.艾倫瑞克作品,例如《失控的正向思考》;出版過熱鬧有趣、讓人發現「人類學好像什麼都可以研究」的《芭樂人類學》;出版過跨界研究的《昆蟲誌》,也出版過非常貼合近年港台時事的《為什麼要佔領街頭?》。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重重的歷史,總得有個紀錄──關於那些意外成了僱傭兵的老兵 發表於 22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照片提供/ 大塊文化 文 / 唯色 旅行中經過阿拉善左旗,我特意去朝拜了城外山谷裡富麗堂皇的廣宗寺,又稱南寺,藏語名為「噶旦丹吉林」,與兩百多年前流亡至此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有殊勝因緣,不但依循他的願望而建,並築塔供奉他的法體。六世祕傳中也有同樣敘述,我相信是真的。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自夢境與邊地間,踏上前往愛的方向之路——彤雅立《夢遊地》詩集分享會側記 發表於 8 3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啟明 文/劉安綺 曾出版兩本詩集、並譯介德語文學作品的詩人兼譯者彤雅立,暌違多年後再次出版詩集《夢遊地》,收錄八十五首詩,時間跨度整整十三年,標誌了彤雅立從原生家庭成長、自學校畢業與就業,然後再度啟程前往德國求學的這段時光。 在2019台北國際書展,彤雅立特別與為其寫序的作家李時雍來到現場,分享詩集背後有關於夢境與現實的故事。 模糊邊地,創生夢境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你信仰什麼宗教?」對中國人而言是個奇怪的問題 發表於 14 2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Arian Zwegers on Visualhunt.com / CC BY 文/張彥;譯/廖彥博、廖珮杏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他眼裡所見的是人類全體──全都是「我們」,沒有「他們」 發表於 20 1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文/丹尼爾.高曼 地點是加州的新港灘(Newport Beach),時間則是一九八九年十月五日。 達賴喇嘛在照相機快門聲的和奏,和閃光燈斷奏曲當中,走進為他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開的記者會現場。 達賴喇嘛在幾小時前才剛聽說自己獲獎的事,仍處在要摸清頭緒的階段。一位記者問他,他打算如何安排當時總計有二十五萬美元的獎金。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藏人的日常糾結,只能依賴想像力去理解 發表於 30 11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hristopher Michel 文/怪熊 「起初我不懂得藏文,但聽見藏音卻有熟悉之感,相較於這個世界的強勢語言,學習藏文的動力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科學難以概括的事物越來越上不了公領域的論壇,鄧湘漪並不怕談她的神聖經驗。2007年7月她在朋友的幫助下有機會聽達賴喇嘛講法,「當達賴喇嘛發出第一聲低沉長音的引領禱詞時,『嗡』的低音透過麥克風飄蕩全場,在毫無前兆與防備下,我的眼淚竟沒來由地奔出眼眶。」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11/13《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新書分享 發表於 7 11 月, 2015 By jasmine 時間:2015 年 11月 13日(五)19:30 地點:墨工廠(台北市徐州路18巷15號) 主講人:鄧湘漪(《流亡日日》作者) 主持人:毛奇(「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版主) 活動網頁:點我進入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品讀北京】鏡頭底下的大千世界:《環喜馬拉雅生態觀察叢書》 用影像的力量保護西藏生物! 發表於 24 9 月, 2015 By 林宣瑋 文/林宣瑋 西藏生物調查影響(TBIS)是一個民間發起的調查團隊,2010 年成立,希望用影像的力量保護西藏生物(To protect the biodiversity of Tibetan)。創始人羅浩日前也來台分享,他多年來在鏡頭下看到的微觀世界,而這也是他保護珍愛生物最實際的行動! 羅浩說,這個調查工作已經做了六年,今年 51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