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和老兵一樣,書店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每家書店,都是旅途上「黃昏裡掛起一盞燈」的客棧,收容旅頁書人疲憊而不安頓的心。 因此,寫到書店,便不只是「一個人開了一家店」這樣的故事而已。寫到書店的事或開書店的人,裡頭應該流瀉著光與熱,理想與夢想,信念,品味,人情,以及個人價值觀,若捕捉不到,就會像走馬看花般浮泛。 好看的書店書寫,會引領讀者看見…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從重考生變成插畫家──與插畫家鄒駿升對談(一)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郭涵羚;作品提供/鄒駿昇 或許從小就是個喜愛觀察的孩子,鄒駿昇的訪問總能夠嗅到濃濃的省思意味,不單是對整體教育與藝術環境的觀察,還有對自我生涯的期許。他總開玩笑說,從小個性比較消極,非得等人把他巴醒了才會努力;但從專訪中卻能感受到他永無止盡的前行,以及對自己的要求…

【第二屆移民工文學獎】優選+新二代青少年推薦獎:農田彼端

文/Carla F. Padilla 有天早上在農田吃早餐時,我問爺爺:「臺灣在那兒?」 叔叔在那邊上班,我也想去臺灣,因為他寄回來的玩具與巧克力都從臺灣那兒來。 當時我才八歲,年幼無知。爺爺指著我視線可及的農田遠方說:「臺灣就在那裡。」他說不管多遠都會陪我走到那邊,去那兒拿玩具。 過了許久,我才曉…

民國北平的最後一瞥/《北平無戰事》

文/廖彥博 《北平無戰事》是一部精彩萬分的懸疑諜戰小說,之所以精彩,除了情節之外,還在於小說的時空背景:那令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九四八年北平城。 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關於「民國」的符號在我們身邊仍然隨處可見:買早點時從口袋掏出有蔣中正頭像的硬幣、報紙或公文書上的民國年號、以及不一定出得了台灣島的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