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文老師最該注意的,並不是讓學生記住作者的思想

文/江毅中 有些語言學者認為思想不全然由語言決定,但因為思想離不開語言,且當前高中學科的教育都與學生的生活斷裂,學生無法將數學、物理等科目應用在生活中,所以「思想」這一區塊的教學任務就不知為何落到了文科,如國文、公民,國文這科還要承擔起大考的責任。 但只要是中文系的學生就知道,傳統中文系並未有真正的…

「自己生活的世界,就是一本豐富複雜的大書。」──專訪楊富閔

文/犁客 「2010年我在唸研究所,出版了《花甲男孩》;」楊富閔說,「後來《花甲》改編成電視劇、現在《我的媽媽欠栽培》要搬上舞台,我忽然發現時間也過十年了。」 看到相當年輕、像個學生的種楊富閔,總有種他還是「文壇新秀」的錯覺,「雖然不覺得已經過了這麼久,可是時間就很快;」楊富閔笑道,「當年覺得唸書的…

每個人的傳奇書單,一個人的散步節奏──專訪《散步在傳奇裡》作者果子離

文/犁客 「因為我寫得很慢啦。」果子離說。 因為從小作文成績好,每回被派出去參加比賽也都會抱回獎項,所以果子離大學時很理所當然地念了中文系,很理所當然地成了一個文藝青年,似乎也該很理所當然地進入出版業當編輯,或者很理所當然地成為作家。「我待在職場的時間不算太長,其中大部分時間的確都在當編輯;」果子離…

那個,就是比較寂寞的人才會喜歡的事吧?──專訪《擂台旁邊》作者林育德

文/犁客 「你去看演唱會的時候會想打卡、等人來按讚,但如果你去看摔角,你大概不會打卡;」林育德說,「一方面你會覺得好像不大好意思告訴別人這件事,一方面也怕完全沒有人來按讚。」 摔角有種奇妙的特質。你聽過這個運動、聽過幾個選手的名號(或者他們轉戰演藝界之後的名號),甚至看過幾場比賽(就算只是深夜不小心…

【果子離群索書】一個家就像一座待爆發的火山

我格外留意散文作品裡,提到的父與母,以及親子關係。有的父母慈、子女孝,譜出一曲甜蜜的家庭,儘管讀起來不免有縹緲飄浮之感,仍為人間有這麼好的家庭相處模式而欣悅。有的關係不睦,或疏離,或怨懟,讀來驚心動魄,糾結難解,它們寫出我部分心結,不為外人道也的隱隱心事。李煒《4444》、廖玉蕙《後來》等作,因此於…

作家如創業家

文/龐文真 五月中旬與作家伊格言、張耀升、陳栢青到馬新推廣閱讀及其各自著作。我們的第一站是馬來西亞加影(Kajang)的華文學校新紀元學院。學生們在作家講演時,反應相當活潑,也有犀利提問。講演結束,中文系教授拉我一旁聊天,感嘆馬來華文閱讀式微,買華文書不容易且不便宜,同時還質問,為何要讀台灣華文? …

為新加坡留下一小方華文閱讀天地而努力──草根書室專訪

文、攝影/陳松筠 武吉巴梳街位於新加坡中國城的外圍,短短一條街上座落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宗室會館,現在也新開了多家精緻餐廳與個性小店,其中還包括了名廚江振誠的法式餐廳 ANDRÉ;2014 年這條街上又新添了書香,舊址租約到期後,草根書室就在這條古色古香的小街上,重新開幕。 推開草根的大門,書店獨有的幽…

艱辛地朝這世界搏擊自由,為了證明是「我」在說話

文/賀淑瑋 教書三十年,我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朱宥勳是極其特殊的一位。他的標準上課配備:筆記型電腦,打開,上線。我在台上口沫橫飛,他在台下搭搭搭搭,跟全世界來往,應答得不亦樂乎。假裝不在意,並且壓制走過去看他在搞什麼鬼的欲望,變成我那一年上課的常備心態。但我當然不是、也從來不想當開明偉大的老師。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