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慶順 2022 年 1 月時,網球天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的疫苗風波橫掃全球,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頭條新聞,例如這篇《BBC中文網》的文章,標題是「德約科維奇慘遭澳大利亞驅逐,他已成為反疫苗群體的偶像」。 本書上一篇關於西芹汁的文章,其實也跟喬科維奇有點關係,但我寫文時為…
文/犁客 有人覺得「科學」就是用目前的科學證據去檢查某件事是不是「符合科學」,例如「用錄音機不能錄到鬼啦那個是騙人的」。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不是說錄音機可以錄到鬼(說到這裡忽然覺得「錄音機」本身已經是個瀕危物件了,時代啊),而是說這樣子的說法其實不完全算「科學」。 「科學」不是一組已知數據,它甚至不…
文/林慶順 讀者 CH13 在 2020 年 5 月在我發表的牛奶文章下面回應:「那這個呢?牛奶不建議喝的醫學證據」。「這個呢」是一篇 2017 年發表在「環境急診室」的文章,而標題就是「牛奶不建議喝的醫學證據」1。我從這個網站的目錄欄裡又循線找到「蛋不建議吃的最新醫學證據」以及「全素食的飲食模式比…
文/琵克希.特納;譯/張郁笛 為什麼人們會對飲食迷信和偽科學買帳?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複雜,本書也會花上許多章節說明,但最明顯的原因是,人們通常會輕易相信迷信及團體。我們可以說,宗教能夠集結人們形成龐大的團體,讓他們基於共同興趣,一起有效率地完成工作;這是其他方法都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想將人群集結在一…
文/林慶順 讀者王振宇在 2018 年 10 月詢問:教授您好,在下幾乎看完網站所有文章,真是受益良多,感謝帶給我實證的醫學、健康知識及認真生活的啟示。現有一疑慮,年長者(六十五歲以上)可否跑馬拉松?看了許多資料,正反都有,然目前馬拉松充滿商業性質,我想不少是鼓吹的偽健康。因教授是運動愛好者,也把運…
這是個用腦力拚經濟的時代,無論含金湯匙出生與否,未來的收入多寡,應該主要是用腦來決定的吧?於是愈來愈多人不希望自己小孩輸在起跑點,相信所謂的兒童腦潛能開發,也會是用腦力來拚經濟的典範。真是厲害了,我的腦! 其實,我們何止害怕輸在起跑點?我們也害怕輸在路程中,甚至害怕輸在終點,有誰不想保有智力和記憶力…
人有義務要學科學嗎?這樣問好像有點奇怪,因為在現代,要叫人學科學,我們似乎不需要動用到義務:醫學、理工和生物科技如此熱門,顯示了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市場優勢。然而即便如此,台灣似乎也沒有成為科學精神瀰漫的社會,我們在臉書和line上分享經過媒體扭曲和誇大的「英國研究」,在各種攸關生活品質甚至生死的議題諸…
你應該看過一些圖,例如「旋轉的舞者」或「前進的騎士」,聽說這些圖可以判斷你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 然而這些傳聞可能只是純屬謠言,或說是偽科學。因為一來這些圖僅要你判斷舞者或騎士方向,無法確認你擅長用左腦還是右腦,二來不管你進行的是理性的思考,還是感性的創意,兩側的大腦都要同時使用。不管科不科學,所謂的…
編譯/白之衡 資訊流通量如此龐大的時代,我們經常來不及辨認消息的正確性就被迫吸收資訊,而稍微能掌握專業、辭彙以及話術的人,則經常成為在社會各個角落鼓動風向的角色。在缺乏辨識技能之下,我們很容易就被不正確或無實質意義的說法牽著鼻子走。 比方說,你是否聽過「疫苗會誘發孩子的自閉症」這樣的說法?而你相信嗎…
文/犁客 「小時候最重要的,」唐澄暐說,「就是看書和錄影帶了。」 寫出《超復刻!怪獸點名簿》、《陸上怪獸警報》,替《一本書讀懂哥吉拉:解開跨越半世紀的怪獸之謎》寫導讀的唐澄暐,當然是個怪獸迷,在《陸上怪獸警報》的後記當中,他也提到上個世紀八、九零年代經有線頻道及錄影帶出租店觀賞日本怪獸特攝電影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