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奧利佛.柏克曼;譯/許恬寧 專心做我們自認在人生中想做的重要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讓人感到不自在?我們居然為了逃避,跑去做令人分心之事,即便我們不想把人生浪費在那上頭?有的工作確實令人很不愉快或者想到就怕,想逃避很正常,不過更常見的問題是無聊,而且通常我們說不出為什麼會出現那種感受。當你下定決心要做…
作者:麥可.索倫森(Michael S. Sorensen);譯者:朱詩迪 如果你無法體會,也讓對方知道 雖然有過類似經歷,確實有助於對他人感同身受,但沒有也無妨。不管你信不信,「承認自己無法體會」也是有效傳達認可的一種表現。為什麼呢?因為這展現出你對他人及其處境的尊重與重視。它恰恰與「我完全懂你的…
文/葉明桂 將客戶真正的需求帶回來,同時,把客戶真正的需要賣給他。 換句話說,好的業務不會把不好的東西帶回公司,也不會將不好的東西帶給客戶。許多充滿熱情的業務,往往有個迷思,就是以為替客戶爭取公司愈多的資源,就是偉大的客服精神,於是將許多寶貴的資源浪費在沒有實質意義,客戶也不真正需要的服務,造成內部…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又涼又暖的季節》出版於1986年,收錄了七則短篇小說,是《自己的天空》《滄桑》之外,袁瓊瓊早期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說集。 《又涼又暖的季節》所關心的主題多元,有死亡威脅與青春成長、貧賤夫妻與分合選擇、同志壓抑的悲戀,潦倒父親的結局,並有幽默的手法寫家族聯手…
文/瑪格麗特・萊斯;譯/朱耘、陸蕙貽 知道死亡的樣貌,方有能力面對我們至親的離世,而不會因未知而恐懼。 對陪伴臨終者度過所有階段直到彌留的人來說,知道將看到什麼,會對你有所幫助。這樣你就不會那麼害怕,也能反過來給予臨終者更多的支持與慰藉。 在現實中,你光是陪在一旁就有助益的那段期間,是在病人生命最後…
文/班奈黛特.羅素;譯/李亭穎 善意可解決武力所不能。 普布里烏斯 ·西魯斯(PUBLILIUS SYRUS) 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沒有人喜歡爆炸或戰亂逃命的新聞畫面。浪費在打仗的錢,不如拿來改善教育、環保和健保,花在任何事情上,都比花在殺人的子彈和炸彈上值得。 可是戰爭好像永無止息,甚至被合理化為…
孩子的行為,會呼應父母的過去 在我還是醫學院的學生時,我曾有幸在康奈爾醫學中心替現已過世的寶琳娜.肯柏格(Paulina Kernberg)代課,她是一位出色的兒童精神病醫師兼分析師,我去代課的課堂主題是兒童發展,學生則是兒童精神病學研究者。其中一名研究者把他九個月大的兒子帶來當作實驗對象。他當時成…
文/ 財團法人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 ۩ 生病是全家人的事 生命中的每一天不可能都是快樂的狀態,當悲傷情緒來襲,也許無須過度壓抑,因為難過和淚水反而提醒了我們,該如何正視眼前所發生的問題,不管是宣洩、沉澱之後嘗試自己再度向前,或尋求旁人的支援,正如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中缺一不可的「憂憂」,反能使…
文/黃培陞 對於陪伴一詞,讀者心中是否都有屬於自己的詮釋?是讓他人感受到身旁有人的安穩?毫無條件地接收對方的情緒?還是……?〈陪伴,是一種承接住對方狀態的過程,但也須為彼此設下界線〉告訴我們:在陪伴的關係中,需要一條隱而未見的界限,替雙方隔絕可能相互侵犯甚至傷害,而你在陪伴當…
文/奧麗薇亞.卡本尼(Olivia Fox Cabane) 每當我問擔任執行長的客戶,他們在與人相處方面,最想要改善的是什麼,他們大多會回答:「傾聽的技巧」。這項技巧雖然聽起來不那麼複雜或需要高超技術,卻是魅力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大多數的魅力大師都擁有一流的傾聽技巧。好的傾聽者,不必說一個字,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