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工作,要會聊天──專訪《田野的技藝》《辶反田野》作者群

文/犁客 「其實不該說『田野調查』,」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郭佩宜說,「我們會稱為『田野工作』,field work。」 郭佩宜等十餘位來自不同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的人類學老師,在2019年初出版了《田野的技藝》及《辶反田野》兩部合集,前一本記錄了他們初為人類學者、進入田野工作時的觀察故事,後一本則是從事…

想成為有行動力的公民?你需要這些閱讀補給!

Book List ofCivil Action文|陳岱華圖片提供|八旗文化、商周、La Vie、紅桌文化、遠足文化、白卷出版社、行人出版社、聯經出版、暖暖書屋 拜訪革命:從加德滿都、德黑蘭到倫敦,全球民主浪潮的見證與省思作者 │周軼君 出版│八旗文化 歐亞大陸在經歷阿拉伯之春、烏克蘭革命、尼泊爾民…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科學素養」並不是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是⋯⋯?

人有義務要學科學嗎?這樣問好像有點奇怪,因為在現代,要叫人學科學,我們似乎不需要動用到義務:醫學、理工和生物科技如此熱門,顯示了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市場優勢。然而即便如此,台灣似乎也沒有成為科學精神瀰漫的社會,我們在臉書和line上分享經過媒體扭曲和誇大的「英國研究」,在各種攸關生活品質甚至生死的議題諸…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不需成為科學家,但需成為一個有能力理解和討論科學的人!

※本文原名〈從思考到科學的思考〉,為《「科學的思考」九堂課》推薦序 不管在什麼地方,當你問「這個社會的人是否不太思考?」身邊的人八成會同意。然而,同意這個說法,並不代表他了解思考是什麼,以及思考為何重要。 對於一些人來說,只要學生在課堂提出的說法跟討論主題相關,且跟其他人不同,就代表學生有思考。然而…

公民思辨養成第一步:對所有「理所當然」提出質疑

文/沈清楷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一套三本的書籍,分別是〈人權與民主篇〉、〈政治篇〉、〈哲學篇〉,它假設了,人活在民主的共同體與世界中,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 什麼是「基本」知識?它指的是每一個人都要會的。很可能是我們自以為會的東西,而我們卻不懂或早已遺忘的。另一方面,「基本」知識也可能…

「你並不需要因此去非洲挨餓,維護人權是從我們的門前開始」

文/楊翠 2016 年以來的台灣,擾嚷不歇,各方人馬紛沓湧入台北街頭,同一議題、對立主張,相互爭論與叫囂,敞開一方關於「人權」與「民主」的絕佳演練場所與論辯空間。 2014 年的 318 運動,揭露了台灣社會對「民主」的長期誤識。我們終於體認到,選票不等於「民主」。318 過後,二次政黨輪替,我們走…

一張九十九分的公民考卷

文/黃益中 試著從下方題目,選出正確選項: 關於台灣社會流動的現況,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台灣允許個人後天努力爭取社會流動機會,足見台灣為開放的社會 (B)政府開放外籍勞工,原住民族因具有本國國民優勢,在就業上形成向上流動的趨勢 (C)台灣社會中,教育是成功向上流動的最主要因素 (D)政黨輪替對…

【評書青鳥】翻轉台灣的公民運動

文/蘇民 《建築的危險:庫哈斯的未來宣言》庫哈斯書裡和講座的延伸:其實台灣正走入社群時代的路途上,也逐漸針對建築教育與未來趨勢提出重要假設,理性並具哲學的批判觀點將建築理念藉由社會環境實踐出來,若說這是評析失序進行式,亦象徵奠定建築聖性的發展歷程一路正在角色權力的替換中,更進一步面臨瓦解的境地。 台…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謊言的破碎幻夢背後,如何抵達應許的夢土?

在各種小說與電影作品裡,假冒身分是家常便飯。 《不可能的任務》的伊森杭特,或《神鬼認證》的傑森包恩,總有各種不同護照,掩護特務身分。《天才雷普利》的雷普利,在殺人之後藉由維妙維肖的模仿,和各種算計與陰謀,成功取代死者的美妙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聽到身分造假的新聞。像是多年前歌手為了參加比賽謊報…

在夜的燥熱當中,我朝這座城市的墮落直直撞去

文/臥斧 在夜的燥熱當中,不知何故,我覺得像個沒娘的孩子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by Ray Charles 1. 摟住她的剎那,我的大腦倏地塞滿互相推擠的疑問,讓不出思考的空間。 她的個子不高,隔著圍住她上半身的大浴巾,我可以感覺到她豐腴肉感的軀體持續顫抖。現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