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野千鶴子;譯/陳介 顏色也分成女生的顏色和男生的顏色嗎? Q3比起粉紅色或紅色,我妹妹更喜歡藍色跟黑色,所以她的衣服和書包總是只有這兩個顏色,而且她還留著一頭短髮,別人都說「看起來很像男生」。她這樣是不是有點「奇怪」呢? A3粉紅色和紅色是女孩子的顏色,藍色和黑色是男孩子的顏色;長頭髮的是女生…
文/彭威翔 日治時期的裁縫課程,主要以女學生為主體,這是因為裁縫教育是賢妻良母主義的一種實踐方式。一九一九年,為了推行女子教育,頒布之「臺灣公立女子高等普通學校規則」中即提到,女子教育以培養婦德及教授日常生活的知識技能為宗旨。 從裁縫課的內容可以得知,低年級從裁縫概念及基礎練習著手,並練習縫製簡單的…
這篇文章分享一個我覺得很受用的觀念,這個觀念很神奇,可以讓你做事情更有自信同時又更謙卑:看出不完整的東西的意義,看出進展的價值。 做一半,不如不做?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而認為努力和嘗試並不值得,像是: 什麼是心靈?怎樣才是正確的道德原則?哲學問題到底沒有答案?如果沒有,我們為什麼要花…
不管是在演講時帶討論,還是真正跟別人討論議題,偶爾會遇到一種意見,認為誰是誰非就看「規則怎麼定」,或看「相對於怎樣價值觀的社會」。 round one :「所以大家覺得高中生應該穿制服嗎?」 :「校規有規定就應該穿,否則就不用」 :「…那校規應該要規定大家穿制服嗎?或者校規有權這樣規定嗎…
文/ 朱宥勳 沒想到這個年紀了還能轉學。 何博思站在林尾高中門口,腦中突然浮起這句話。 說到轉學,他可是經驗豐富。但這次還真的不能怪給誰,畢竟他已經不再是沒有選擇的學生身分了。 林尾高中的校門很傳統,甚至可以說是有一點低調。一眼望過去,就是一般的紅磚水泥大樓,要稍微花點力氣,才能找到鑲在大樓頂端的校…
〈戀我癖〉MV角色穿著本校校服,演出誹謗、霸凌畫面。部分同學與校友感到不適,認為MV惡意影射學校、傷害校譽。然而,學校想提醒各位,霸凌是實際存在,但不易察覺與控制的社會問題,也呼籲大家,我們應該審慎面對霸凌存在的可能性,畢竟,即便該影片有引發社會對本校誤會的疑慮,它對校譽造成的傷害,也比不上任何一樁…
文、照片/啟明出版 《吃書的馬》是一本探討出版設計議題的著作,作者彭星凱(空白地區負責人)將書籍設計師比喻為馬,認為沒有文本作為基礎的封面,無法獨立存在;設計師就如同馬,是運載著戰士前進的輔助者。彭星凱與文化評論作家張鐵志,於臺北閱樂書店舉行「出版人心中的好設計」座談,從《吃書的馬》文字內容出發,討…
文/劉揚銘 文學家林語堂有一句名言:「演講要像女孩的裙子,愈短愈好。」當年他的一句話,讓北一女儀隊的制服從長褲變成短裙(這段歷史可參考本書《高校制服戀物論》第264頁),大概也是個制服控吧。林語堂說這句話的四十多年後,2014年9月行政院發布了一則新聞稿,為了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將修法取消公部門「裙裝…
我是廚房的土撥鼠。搔搔鼻頭,摳摳爪子,晚餐時間還沒到,已經想一頭鑽進廚房,蔥綠韭鮮,蘿蔔帶土還透點鮮味兒,玉米的鬚擺長長,外頭葉子夠厚依舊裹不住裡頭好飽滿就要爆出細細粒粒,成排成串,還沒吃,嘴裡便覺得有顆粒。那時候我覺得是在一個春天裡,有火代發,要加爐烹熱,熱一個烈燄沖天,一鍋炒,一鏟子煎。 廚房最…
文/劉揚銘 這是一本研究制服的書。 更準確一點說,書裡的研究目標僅限於高校制服,而且並不探討制服的款式、材質、哪個學校的制服最好看,只是從近乎戀物症患者的角度出發,大聲說出「其實我好喜歡制服」的心聲,解釋我們迷戀制服的原因,並且剖析制服的文化意涵與歷史意義。 會寫這樣的一本書,是因為從 17 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