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成為中國的政經中心?

文/喜樂 市鎮歷史 在北京那一帶地區設鎮,名稱地點屢有更移。最早稱為「幽州」的年代,可推到堯舜禹湯的上古時期。唐朝時,曾派官鎮守「幽州」(約當西元七五○年)。其後做了遼國的都城「燕京」(約當西元九四七年)、金國的「中都」(約當西元一一五三年)。以後那一帶地區就從地方性武力角逐的場面升級為全中國歷代專…

【讀者舉手】先把佛吃掉,再形塑當權者要的西藏──《吃佛》

文/張以柔 1930年代國共內戰,毛澤東紅軍兵敗如山倒,一路向西逃亡到青藏高原,大夥兒抵達四川阿壩時,紅軍洗劫當地的寺廟,偶然摸一摸佛像再舔一舔,發現小佛像嘗起來是甜的,接著就飢不擇食把寺廟中的小佛像煮來吃掉。紅軍吃的是由麵粉和酥油做成的Torma,這是供品不是佛像,儘管紅軍自知褻瀆了西藏人的信仰,…

【經典也青春】六四亡魂「田調」的北京殺戮史──廖偉棠談陳冠中的《北京零公里》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本集節目繼續介紹「2022台北文學季」焦點單元——「國際作家」陳冠中先生的近期作品《北京零公里》。 每年由台北文化局主辦、《文訊》規劃執行的「台北文學季」都精心準備了數十埸活動、展覽,歡迎關注、參加! 「經典也青春」非常榮幸能邀請到與冠中先生熟識,不僅一…

「幫助朱令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文/李佳佳 第一次聽說「朱令」這個名字還是在九○年代,真正有機會認真去瞭解她的故事則是在二○○六年。當時的我還是復旦的學生,每天穿梭於宿舍、圖書館和南京西路的實習單位,早出晚歸,疲憊不堪。從象牙塔初涉社會的好奇、期待與焦慮、失望交織,一切都是新鮮的。 那是一個社交網絡尚未出現的時代,高校 BBS 是…

【一週E書】每年都有6月4日,今年你該重返天安門

文/犁客 每年都有6月4日,每年的紀念情況都不大一樣──當然,「紀念」指的是對1989年6日4日的反省、討論、追思及悼念,因為從前一天晚上到那一天凌晨,中共政權對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靜坐抗議兩個月的學生及民眾發動武力清場,坦克開進市區,機槍冒出火花。 每年都有6月4日,每年的紀念情況都不大一樣──這…

更加真實、卻被認為「神祕」的東西──專訪張惠菁

文/犁客 「當年做的那本電子書根本不會賣啦,哈哈哈;」張惠菁笑著說。 2001年,亞馬遜的Kindle還沒問世、網路書店還沒被連鎖書店的老闆們放在眼裡,但國外許多創作者已經透過不同合作測試新形態的閱讀可能,當時已經出版過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集的張惠菁,也與藝術家紅膠囊及歌手楊乃文,合作了一本Flash格…

你不會無家可歸,但必須透過書寫去尋找空間以外的安頓

文/林妏霜;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倘若借訪談之間張惠菁為自己的書寫──無論小說或散文的表現形式,所反覆詮釋的話語:意識到一切盡是大量「投射」與「折射了自己」。那麼,這部與前作《雙城通訊》(2013)的出版有著六年跨距,比她過往的散文寫作更多出一些知性的部署與理性的結構之新作,或許也能找到一…

主打「初戀系」形象,可爾必思創辦人是一位僧侶

文/李仁毅;繪/林桂琴 說到「可爾必思」的獨特酸甜滋味,幾乎是所有人的共通記憶,而創造出這迷人商品的創業者,竟然是個原本該在寺廟裡誦經念佛的僧侶。出生於 1878 年的三島海雲,是大阪「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水稻山教學寺」住持的兒子(明治五年時頒布法令,允許日本的僧侶可以吃肉和娶妻結婚生子,日文稱為「肉食…

TripAdvisor票選中國10 地標之一,此生必去一次

撰文.攝影|行遍天下 2018年由上億TripAdvisor旅行者所評選出的中國「旅行者之選」10大地標中,長城景點就有4處上榜,而有著《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名被譽為最美一段的「金山嶺長城」更是在今年首次入榜。再入住金山嶺長城,盡賞這被稱為野長城段的夕陽、日出,才算真值得。 爬一次此生必去野長城…

跟著宮廷劇一探老北京的新樣貌

撰文.攝影|行遍天下 你追劇了嗎?宮廷劇《延禧攻略》、《如懿傳》隨網路熱播席捲華人世界,4年前的《後宮甄嬛傳》還翻譯英文版行銷美國,從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到後宮眾多嬪妃住過的紫禁城,都是朝聖焦點。 走進24位中國皇帝之家 紫禁城的「紫」字代表紫微星位居眾星中央,天子地位高尚;庶民不能進入的北京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