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武雄 之一 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 4 1994年我罹患重病,肝癌病發並已擴散至肺部,三家醫院都預告生命期只剩三個月至六個月,我在病床上做完當時認為是最後一篇數學研究的論文,隨後病情緩和,我奇蹟似的活了下來。但我手邊不停的工作,又花了幾近兩年的時間完成一篇以數學概念探討經濟哲學的長文。 病中幾…
文/查爾斯.韓第 告訴我,你打算拿這瘋狂而寶貴的人生怎麼辦? 這是美國詩人瑪莉.奧利佛(Mary Oliver)的詩句。自從讀到這首詩後,這句話就在我腦中盤旋不去,雖然對我而言,想做什麼都已太遲。但我的年輕孫兒啊,無論你們在哪裡,對於正在思考人生種種豐富選擇的你們,想做什麼都不會太遲。 德國哲學家叔…
文/亞瑟.叔本華;譯/張寧 社會就像一團熊熊烈火,明智的人透過與其保持適當的距離來取暖。 毫無疑問,構成幸福的首要因素便是能夠自我滿足,感到萬物皆備於我,無所欲求,並可以說出「我的擁有就在我身」。亞里斯多德曾說:「幸福意味著自我滿足」,這句話值得反覆玩味。事實上,尚福爾[1]的絕妙警句也表達了同樣的…
文/山口周;譯/張婷婷 在前一節我們已經指出,與其魯莽的一頭撞進自學中,沒有效率地分散投資時間,還不如擬定某個程度的學習目標,要來得更好。 這麼一來,當然就往往會去思考要學習哪個領域的東西,但是在這裡必須注意的是「自學的方針不是領域,應該是主題」。 換句話說,就是以主題為主,以領域為從。這是在進行自…
「人生識字憂患始。」──蘇軾。 識字,或說得到知識,是憂患的開始,還是快樂的源頭?如果答案是前者,知識/智識讓人憂患,拋開書本才能好好享樂,那麼書籍是不是應該列為禁品?藏書是違法的,公部門應當毀滅藏書,重罰書主? 《華氏 451 度》提出這樣的思考。 《華氏 451 度》的情節設計無比迷人:在未來世…
文/何宛芳 「傳統台灣家庭,不太陪小孩看書,也沒有親子共讀的觀念,」經資深讀者、自由寫作者黃哲斌這麼一提,腦袋也不禁立刻開始快轉起自己的童年,才發現,好像還真是如此!不過,這或許也是屬於現代父母的幸運之處,因為,與孩子共讀,的確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密互動。 「共讀是沒有其他經驗可取代的,是完全不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