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成為班上邊緣人以後,最可怕的是會將「放棄自我」合理化 發表於 16 9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Creal;譯/尹嘉玄 製作人 現在我們要來進一步聊聊被孤立的感受,當時主要是什麼樣的心情? 敏兒 我對自己感到十分納悶,也很無力,非常討厭束手無策的自己。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沒有幫兒子戒掉電玩,我只是讓他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發表於 8 4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郭葉珍 有一天,兒子突然跟我說:「妳知道我國中的時候,晚自習都在做什麼嗎?」 我說:「晚自習啊,不是嗎?」 兒子說:「其實那時我每週有兩天,固定跑去網咖玩線上遊戲。」 我兒子是電玩老手。他玩電玩就和我小時候交男朋友一樣,起因於覺得學校教的東西無聊、沒意義,反而是打電玩的時候讓他有成就感。藉由電玩遊戲,他可以輕易進入心流狀態[3],因此會一直想要玩。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沒有訓話的早晨集會、不講求努力上進的作文 發表於 23 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艾莉雅 除了請校外人士來演講小孩有興趣的題目,學校老師也會輪流準備有趣的議題來呈現。例如有次聖誕節快到了,學校想募款捐助給慈善機構。為了鼓勵小朋友捐助的精神,一位留著大鬍子很久了的年輕男老師自告奮勇把自己的鬍子標出去,其他老師只要加錢競標,就可以得到把他的鬍子剃掉的權力。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在讀書會尾聲,我問了孩子很多大人都想問的「笨問題」 發表於 17 10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羅怡君 某所公立國小,因家長抗議《穿裙子的男孩》在圖書館開放借閱,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而下架。該出版社經由網路媒體披露此事後,引起各方熱烈討論性別教育議題,這本小說也因此聲名大噪,立即躍上暢銷排行榜冠軍。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他算是摸透「學校」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了。有害健康 發表於 3 10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文/ 朱宥勳 沒想到這個年紀了還能轉學。 何博思站在林尾高中門口,腦中突然浮起這句話。 說到轉學,他可是經驗豐富。但這次還真的不能怪給誰,畢竟他已經不再是沒有選擇的學生身分了。 完整文章
國際風向 咒語會召喚邪靈?美國私立學校圖書館剔除哈利波特系列書籍 發表於 5 9 月, 2019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愛麗絲 「去去武器走!」「啊哇呾喀呾啦!」咒語搭配手勢、在空中畫出精準弧度的魔杖,是所有哈利波特迷記憶中的一部份,而如今納許維爾一部份的學生,卻可能無法在學校圖書館裡接觸霍格華茲的魔法世界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要求女性噤聲的起手式:「這件事傳出去對妳也不好」 發表於 26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周慕姿 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茴英成功獲得了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實習機會。 錄取茴英的是一位男律師,相當欣賞茴英的才華。茴英進入事務所沒多久,這位律師就主動找她一起參與事務所的重要案件,茴英因而有許多與這位律師單獨工作的機會。 這位律師在業界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茴英對其也仰慕已久,能有這樣的機會,她很期待能向這位律師學習更多的事物。 但一同工作後,茴英開始有不對勁的感覺。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老師不會公布誰考滿分,也沒有「全班功課最差的人」 發表於 18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楊佳恬 奧地利教育的評分系統,一直讓我覺得很有智慧。老師在發考卷回來時,會宣布:有多少人拿一級,多少人拿二級,多少人拿三級,多少人拿四級,多少人拿五級。 這個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代表什麼呢?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的「甲乙丙丁戊」化成「一二三四五」:一級為最高,四級為及格,五級是不及格。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學生一字不漏背出課本內容,老師的反應是困擾且擔心 發表於 11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楊佳恬 一九九二年的秋天,我以旁聽生的身分進入奧地利中學。這是一所天主教學校,也是當時奧地利碩果僅存的女校。 這所學校由 St. Ursula,中文叫做「聖吳甦樂女修會」的教會所辦,名字聽起來或許陌生,但是這個教會在台灣辦學歷史可悠久了,就是今日「高雄文藻外語大學」的創校教會。 中學的名字叫做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成人的規則在孩子的世界往往無用武之地 發表於 3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雙寶娘(譚惋瑩) 當我還是孩子時,一天到晚聽到身邊的大人對我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薑還是老的辣。」大人不斷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模式灌輸給孩子,要求孩子永遠走在他們認定「正確」的道路上,但很多時候,成人的規則在孩子的世界往往無用武之地,只是大人不想承認而已。 孩子的世界:交換東西是交朋友最快的方法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