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店是為了讓讀者在「日常行為改變時仍能繼續方便閱讀」而存在的──2022台灣電子書市觀察

文/犁客 終端的使用者/消費者小小的行為更動,可能引發大大的產業變化。舉例來說,某甲從每個月到大賣場買衛生紙回家,變成到購物網站下單要廠商按時寄衛生紙到家裡,對某甲而言,這麼做或許為了節省時間或油資,但更可能是為了方便(平常上網時就可以順便處理掉這類瑣事,不用特地再跑一趟),可是對通路端而言,這就發…

【一週E書】沒有什麼「下次能做得更好」,因為永遠都只有現在這麼一次

文/犁客 托馬斯大約三週之前在一個小城認識了特麗莎,兩人相處不到一小時,然後特麗莎陪托馬斯去等車,直到托馬斯坐上火車離開。過了十天左右,特麗莎到托馬斯居住的大城來找他,兩人發生關係,那晚特麗莎發燒,帶著感冒在托馬斯的住處待了十天、身體復原了才離開。 而現在,托馬斯很困惑:他不確定該不該再找特麗莎。 …

【經典也青春】聆聽一個被迫沉默的聲音——沐羽談米蘭.昆德拉的《笑忘書》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十多年前以《灰色的靈魂》和《林先生的孫女》在台灣引起關注,並曾於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受邀來台與讀者見面的法國作家菲立普.克婁代,在2018年中出版了一本我非常喜歡的小說《托拉雅之樹》。 這本書是為了紀念去世的好友歐傑。 其中第十三章寫他去醫院探望歐傑…

【推理跑讀事件簿】Case10:推理黃金時期與克莉絲蒂

文/犁客 古典推理有所謂的「黃金時期」,約莫落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也就是1918年到1939年這二十年。稱之為「黃金時期」自然因為在這二十年間投入這個類型創作的寫作者多,一方面奠定了類型的某些基礎,一方面開發了各種可能。 多數讀者熟知的古典推理名家、多數改編作品選擇的經典原著,常常出現在這個…

年少時代,喝下一瓶文學能量飲──專訪陳玠安

記錄整理/鄭博元 大疫之年,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被改變了,人心也隱隱著透出對未來的不安。此時,透過文學、閱讀探尋一方平靜,是一劑良藥。「混亂世代中的文學對話」系列講座,將邀集不同領域的講者,分享閱讀與創作的啟蒙。自9月起至2022年2月,將於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展開一系列的精彩對談。 文學能量飲:「…

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對讀者說的話──伊格言筆談《與孤寂等輕》

文/伊格言、陳夏民 問一:《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洞穿版)在2011年9月出版,而《與孤寂等輕》在2019年情人節上市,請問伊格言在這段日子之間,對於生命最大的領悟或是想法上的改變是?而這些想法,是否也影響了《與孤寂等輕》的創作或是作品當中的世界觀? 啊,我必須說,正面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實在太憂鬱、…

巨大的哀傷,用玩笑化解;人生的猶豫,用走河面對──謝旺霖X駱以軍

文/林宣瑋 駱以軍認為最應該與謝旺霖對談的對象不是自己,而是寫《天河撩亂》的吳繼文。他覺得吳繼文一定是出身CIA的特務份子,去過的地方像是被神遺棄一樣,不久就會發生戰亂、暴動。駱以軍記得吳繼文有一次從印度回來,替他們帶回來印度碼頭工人抽的便宜煙草,每抽一口都有種說不出的大麻味。對沒去過印度的駱以軍來…

讓世界好看一點──專訪《外邊世界》伊格言、張耀升、陳栢青

文/犁客 「以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為例,電視辯論和新聞還有很大的比例鎖定在大家其實沒那麼在意的議題上,比如九二共識;」伊格言說,「現在總統大選第一次辯論剛剛結束,大家覺得納悶,為何媒體提問的四題中竟有三題涉及九二共識。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比例,顯見媒體報導的內容與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已經完全脫節了,但卻…

【陳柏青之大人的廚房】論長途旅行時火車便當之必要

不是捷運,不是那種肉舖子上秤斤似人人懸臂掛環上的市內公車,我說的是長途旅行,火車、要出台北橋還是台中朝馬交流道的那種長途巴士、或是高鐵。車速不一定慢,但車程一定要長,一長,就顯得慢了。時間變得擠,行程表上用螢光筆畫出一大塊,運用上反而變得鬆。太鬆了,就置身其中,不知道怎麼把它用完。你再刷手機啊,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