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是一切並存的城市——專訪《我台北,我街道2》主編李金蓮

文/愛麗絲 「很多人說,我是具有脅迫感的編輯,」李金蓮笑稱自己似乎常是作者的壓力來源,曾任中國時報《開卷》主編、前後服務近二十五年,這回接下《我台北,我街道 2 》主編的任務,她和多位作家的熟識關係,讓台北在字裡行間流轉盛開。 邀約作家參與《我台北,我街道 2 》時,李金蓮除希望給予年輕作家展現才華…

家庭是避風港,但遭逢重大傷害時,家庭也最容易瓦解

文/李金蓮 拜讀《被遺忘的孩子》接近尾聲的時候,媒體報導傳來美國德州聖塔菲高中發生了槍擊事故──這是2018年美國校園第22起,還不包括臺灣藝人之子離譜的玩笑。新聞報導讓閱聽大眾獲知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背後值得省思的問題(槍枝氾濫、校園犯罪等),卻未必能夠提供局外人理解與感同身受。但,文學可以。…

是全新開始,也是強勢回歸!首屆Openbook好書獎頒獎典禮側記

文/陳昱昊 「Open Book,就是打開書、就是開卷,我們回來了!」台灣專業書評網站Openbook閱讀誌的協會長莫昭平愉悅地在台上宣布,2017年12月2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盛大舉辦的第一屆「Openbook好書獎」頒獎典禮吸引作家、出版業人士、愛書人等逾兩百人共襄盛舉,其中更邀請台灣小說大家王文興…

《浮水錄》裡的每個人,如果化成灰,輕輕吹口氣,就看不見了──陳蕙慧採訪作家李金蓮

陳蕙慧/採訪撰文 (原刊載於聯合文學 2 月號/2016 第 376 期別冊) Q:因為長達二十年的讀書版主編工作的關係,金蓮給人的印象是極優的文學品味、充滿社會人文關懷、熱心奔走推廣閱讀,這樣的身份掩蓋了原本是創作者的光芒。這麼長的時間裡,創作的渴望常常出現嗎?選到好書、讀到好作品時,動筆寫作的渴…

【經典也青春】究竟誰才是異類?──李金蓮讀理查・葉慈《真愛旅程》

於 2016/03/24 首播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甫出版長篇小說《浮水錄》的前中時開卷主編、作者李金蓮來到節目現場,為我們領讀美國六零年代重要作家理查・葉慈的長篇處女作《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這部作品不僅於隔年入圍美國書卷獎,更於 2005 年被《時代》選為「自…

【我讀過的那本經典名著】李金蓮:經典浩瀚,很需要知識淵博的人來傳播與分享

你的第一本經典,也許是眾多小篇故事集結的《格林童話》、大人強塞進你手中要你背誦的《論語》、《唐詩三百首》,又或者是兒童版的《西遊記》、《三國演義》,它們伴你度過了一段童年歲月,並且勾引出你對世界的想像力與理解。 只是長大後,隨著生命層次的提升,個人成長環境、遭遇處境的不同,你有時會忍不住質疑起生命的…

資深文化人李金蓮:人一旦想要據有一本書,這讀書人的不歸路就沒有盡頭了

2014 年,Readmoo電子書開始邀請各界名人成為一月店長,以3,000 元為範圍,推薦讀者自己心目中的好書。十一月店長由資深文化人李金蓮擔任,在她所撰寫的〈給讀者的話〉中,真摯地回溯了她如何成為一名讀者的閱讀經驗…… 文/李金蓮 台灣缺少對於個人閱讀史的研究與收集,多年前,《幼獅文藝》月刊開過…

契訶夫也寫愛情小說!?──《帶小狗的女士》

對於契訶夫這位十九世紀中後葉的俄國作家,多數讀者們對他的普遍印象是他是一位關懷社會底層、具人道主義精神的作者。因此他的短篇小說及劇作,多是描繪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透過這些故事,傳達他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但是出版《帶小狗的女士:契訶夫小說新選新譯》的出版社櫻桃園文化,卻十分用心地從契訶夫的小說全集中…

中時開卷前主編李金蓮:《泰芮絲的寂愛人生》讓我們逼視黑暗

有時候看到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時,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樣的人會做出這樣的事?」 而 195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亞克,正是受到他童年時一則社會事件所啟發:他曾親眼目睹那位「殺夫」的婦女極度哀傷的面孔,而那張哀傷的面孔就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最終讓他 1927 年寫下《泰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