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我們屬於某一種民族,不僅基於語言和長相,更重要的大概是「文化」 發表於 18 4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FutoMax 文/新井一二三 香港的文化環境不純, 但有「雜種」的生命力, 所以我在香港才感覺到孤獨得舒服。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世界上有這麼多地方,為什麼唯獨選擇耶路撒冷? 發表於 7 8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Simon Sebag Montefiore(賽門.蒙提費歐里)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女兒:就算家人四散,也不要忘記戰爭前的美好……. 發表於 8 5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芭娜.阿拉貝得之母 芭娜: 完整文章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故事‧說書】餘音繞樑的《青雲之軸》──「臺灣人」認同的追尋之旅 發表於 25 5 月, 2016 By 說書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ichael Rehfeldt 文/陳怡宏(台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本文與【故事‧說書】合作刊載 游擊文化最近出版了陳舜臣於1974年所寫的自傳性小說《青雲之軸》,這本書是作者透過主人翁陳俊仁(即陳舜臣的化身,作者在此也開了小小的玩笑,陳俊仁ちん しゅんじん/にん與陳舜臣ちん しゅんしん的日文發音相當接近)來描述自己的戰前青春歲月及身分認同問題。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最新一代書寫異域的作家!構築出「遷徙家族」必然遭遇的景況 發表於 6 9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我一個人走在番茄街上,望著陽光柔軟成一條亮晃晃的神祕河流,流過整條街道,流過哭泣的孩子,我忽然覺得自己變成一艘不知要划去哪裡的小舟。 三則容或各異的故事,描寫彷彿流浪於異鄉的孩子們,在各自遊蕩的長夏,嬉戲、困惑並且成長。簡潔複誦的敘事,隱然浮現等待命名的憂傷與躁動,構築出「遷徙家族」必然遭遇的景況,諸多認同命題無不指向自我,並指向存在本身,關於疼痛、失落與神祕的愛。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現場記事】民族是想像而來?臺灣民族主義,源自一九二○年代後島內大量刊物的流通…… 發表於 8 7 月, 2015 By 林宣瑋 文/林宣瑋 臺灣人何時「察覺」到自己與其他人(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不一樣?臺灣人何時發現自己與共同活在島上的同胞是「一家人」?「我們」究竟從何而來?臺灣大學臺文所教授蘇碩斌在「殖民地與現代性系列講座第五講:我們三百六十萬臺灣人──日治時期的活字印刷與民族想像」講座中,由民族主義理論著手,帶領讀者一同了解「臺灣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歷程。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尋找我們這個時代的革命:《論特權》 發表於 21 10 月, 2014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Photo from Wikipedia 「並不是在短暫的瞬間裡,人們就能改變自己的內心,變得盡可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唯有當平等是一輩子的日常現實,而不是少數時刻的遊戲之時,人們才會如此[相互扶持合作]。」——西耶斯《論特權》 一 西耶斯(Emmanuel-Joseph Sieyès)被思想史家稱為「法國大革命的化身」,因為他在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