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林傑;譯/劉議方 「一名作家的宿敵是另一名作家。」 ──沙林傑[1] 在美國文學界,沙林傑就如同《綠野仙蹤》裡的奧茲國巫師。人們為了見上沙林傑一面,跋涉數日,希望他能治癒他們的苦痛。但就像巫師一樣,沙林傑的法力並非無邊,他能為那些書迷做的,他們自己也做得到。即便你冒險前往新罕布夏州的科尼許鎮[…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不一定因為它們在剛出版時是暢銷書,但一定因為它們具備某些特色,使得不同時代的讀者在接觸它們的時候,仍然覺得自己看見了新世界、認識了早該認識的朋友,覺得終於明白自己在煩惱什麼,或者終於遇上了能夠理解自己困惑的人。 也因如此,經典可能每隔幾年會被重新介紹一次;現在有了電子書,許多經典…
編譯/愛麗絲 村上春樹無疑是深具代表性的日本作家,其作品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供全球讀者閱讀,而他更是位出色的翻譯家,自 1981 年起開始從事翻譯,即便撰寫暢銷小說時仍持續不輟,其譯作約有 70 部已出版。對村上春樹而言,翻譯「幾乎是一種愛好」。 「我發現自己做的翻譯越來越多,」村上春樹曾在一次出版…
編譯/愛麗絲 「我能想到關於莎莉.魯尼(Sally Rooney)的第一件事,是我也許有點恨她,或者這麽說吧,我對她有著無能為力的嫉妒。」《The Cut on Tuesdays》Podcast 節目主持人莫莉.費舍爾(Molly Fischer)在節目中邀集莎莉.魯尼、自己的作家友人梅根.歐康納(…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出版產業工作,常會發現一些奇妙物事。 例如書的盜版。 其實國內許多歷史較久的出版社都做過盜版生意──只是彼時不見得認為那是盜版。 國內的著作權法在1992年6月10日公布修正版。在那之前,除了美國作家因《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文/犁客 「我喜歡去學校和孩子們見面。如果他們喜歡你的書,互動的時候會很興奮,你就明顯感覺到他們很開心;」朱薩克喝口咖啡,笑了出來,「不過,他們如果覺得你無聊,也會讓你明顯感覺到他們不想理你。」 享譽世界的《偷書賊》出版繁體中文譯本時,朱薩克曾經來過台灣一回;他沒料到再訪台灣,己經過了十年,大概也沒…
文/犁客 「我的第一本小說書稿,投給十五家出版社,其中十三家沒興趣;」費策克說,「另外兩家是根本沒回覆我。」 瑟巴斯提昂.費策克是德國的記者、電台製作人,也是暢銷的驚悚小說作家,2006年出版的 第一本小說《治療》,在德國書市的累積銷量曾經打敗當時風靡全世界的《達文西密碼》。在出版《治療》之前,費策…
最近在臉書上的「#10YearChallenge」引發熱潮,大家可能搞不大清楚狀況,看見親朋好友貼了十年前後的對比照片,所以自己也就跟著貼了。許多國外媒體指出,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Damon Lane是這波熱潮的「發起人」,雖然他本人可能沒有要發起什麼的打算,他只是想寫些類似「我不但超越自己十年前訂定…
文/鄧鴻樹(Theodore Dreiser) 二十世紀美國成長小說代表作《麥田捕手》的主角曾說,一本精采好書能讓讀者恨不得成為作者的好友,每天都能通電話。這位主角是現代美國文學最有個性的中輟生,成績不好,卻愛讀書,尤其喜愛的經典小說,就是毛姆的《人性枷鎖》。不過,他卻不會想跟毛姆攀交情,因為,「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