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31:揭露工程師和邪惡力量的真相! 發表於 18 9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路上總有廣告。走路時會看到貼在牆上的海報,開車時會經過高高豎起的看板,有的好看,有的無聊,有的獵奇,大部分你大概過眼即忘。 但,事實上,路上並非「總」有廣告,能不能在公眾場合貼廣告,在某些國家還曾經引發爭議──先不管內容好不好看,重點是我又不想看、這也不是政府要公告周知的東西,你憑什麼把資訊貼在公眾場合逼我看呢? 完整文章
專訪 我想奪走讀者大部分的注意力,想讓他們產生同理心──專訪九月店長薛西斯 發表於 28 8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獨步文化 文字/薛西斯;筆訪/犁客 薛西斯推出揉合陰暗耽美與中二熱血的新作《K.I.N.G.:天災對策室》,再度展現她不受單一類型限制的書寫能力;她的寫作技巧如何養成?對類型的看法如何?以及平常選讀哪些作品?在「像吃剩餘飼料的雞」一樣到書撿字閱讀的年紀,讀了什麼? 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問:記得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我喜歡閱讀」的嗎?記得第一本「自己選擇、購買的書」是什麼書嗎?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上更多堂體育課,孩子學習力更好 發表於 12 5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安德斯.韓森;譯/張雪瑩 最有說服力的科學證據顯現,運動可以提高兒童基礎教育三要素(閱讀、寫作、算術)方面的學業成績。這些學生並非來自美國常春藤盟校,而是瑞典南部斯堪尼省的本克弗盧(Bunkeflo)。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阿嬤說,腦子遲鈍的人總是說腦子靈敏的人有注意力問題 發表於 1 4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菲特烈.貝克曼;譯/謝靜雯 每個七歲孩子都有資格擁有超級英雄,這點無庸置疑。 不同意這點的人,腦袋瓜要送去檢查。 至少,艾莎的阿嬤就是這樣說的。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你沒有假裝不知道,於是你有了力量 發表於 27 3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盧建彰 那天,在那小小吵雜的雨棚下,無法專心的爸爸親身經歷了專注。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緊張時告訴自己「我很興奮」,可以讓表現變好? 發表於 16 7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池田貴將;譯╱莊雅琇 讓受試的一群學生發表兩分鐘演說。所有人都很緊張。在此為學生提供建議。 A 組 建議 A 組學生在演說一開始就說:「我很冷靜。」 B 組 建議 B 組學生在演說一開始就說:「我很興奮。」 C 組 建議 C 組學生照一般的演說方式開始說起。 (參考 哈佛商學院 艾莉森・伍德・布魯克斯〔Alison Wood Brooks〕所做的實驗) 結果 A 組與 C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從《注意力商人》看出版:核心價值、產出形式與未來 發表於 10 7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注意力商人》(The Attention Merchants)讀來相當有意思的原因,或許就在作者吳修銘對(Tim Wu)「注意力商人」的標誌方式。 吳修銘的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英裔加拿大人,他則在美國出生長大,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擔任法學教授,他在論文中首度提及的「網路中立性」(Internet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我這裡有好多資源都不用錢──只要你把你的注意力給我就行! 發表於 11 6 月, 2018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因為臉書用戶個資外洩事件,創辦人暨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不久前被迫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接受議員們馬拉松式的尖銳提問圍攻。猶他州參議員Orrin Hatch質詢祖克柏:臉書是如何維持用戶不須為社群內容服務付費的商業模式?祖克柏對此只是簡單的回答,「參議員,我們有廣告。」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訂價的關鍵,在於掌控消費者有限的注意力 發表於 9 5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威廉.龐士東;譯╱連緯晏 想找出一個簡單的價格,得花上很多時間。 價格變得愈來愈惱人。蘋果公司 iPhone 在 2007 年上市時,顧客被帳單大小嚇呆了──實體的帳單大小。住在匹茲堡的部落客朱斯蒂娜,她收到的八月分電話帳單是整箱的寄來。只要朱斯蒂娜的 iPhone 一連上網路,就會列帳,但使用網路是免費的。帳單上有好幾千筆上網費用 0 元的明細。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每到一處就急著拍照上傳,反而會削弱你對景點的記憶? 發表於 3 5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蔡宇哲 在一些知名的遊行表演、大型秀場中,總會看到有人拿著手機或相機一直拍照,甚至從頭錄到尾,有些演唱會還明文規範表演內容不可拍照或錄影,引來付費入場的觀眾抗議。這些拍照錄影的舉動,無非是希望將這麼棒的表演記錄下來,回去後有機會重溫內容。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