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羞於啟齒的超能力、「貓獄會」獵人,還有尼采:《佩珀爾的幻象》

文/田羽心 「佩珀爾的幻象」(Pepper’s ghost)原指一種舞台劇中,用平面鏡與光影投射,製造出一種撲朔迷離,類似海市蜃樓的影像(可見科教館、科博館立體劇場與小叮噹科學園區)。物體既客觀存在,但又不在該位置上,藉由欺騙觀察者的視覺,達到魔術手法的目的。《佩珀爾的幻象》書中也運用了…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好好看的一本小說,怎麼一改編就變難看了咧?

有些漫畫可能畫得不怎麼樣,但改編成動畫之後紅到令人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小說明明好看得不得了,但改編成影視之後怎麼看就怎麼尷尬──這有些當然是原著鐵桿粉絲的主觀感受,但有些並不是這麼個人好惡的東西,一個故事在改編成不同表現形式之後,的確可能變得更好看或者更糟糕? 為什麼咧?或者我們這麼問:就算不能變更好…

電子書店是為了讓讀者在「日常行為改變時仍能繼續方便閱讀」而存在的──2022台灣電子書市觀察

文/犁客 終端的使用者/消費者小小的行為更動,可能引發大大的產業變化。舉例來說,某甲從每個月到大賣場買衛生紙回家,變成到購物網站下單要廠商按時寄衛生紙到家裡,對某甲而言,這麼做或許為了節省時間或油資,但更可能是為了方便(平常上網時就可以順便處理掉這類瑣事,不用特地再跑一趟),可是對通路端而言,這就發…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2022這本超好推!

2019年,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理事長冬陽錄了一集mooTube,談台灣的推理書市及台灣的推理創作,台灣推理作家協會那年循例辧了年會──那年的年會相當熱鬧,香港街頭的情勢正在升溫,好幾位香港作家仍然來台,言談間除了推理,還有大家對香港未來的想像以及擔憂;那天同時頒了「島田莊司小說獎」,島田大師也親自訪…

人為什麼不能殺人?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有時生活裡某些看似不怎麼相關的物事會相互扣連,但得要等到事過境遷回頭張望,才會看出箇中牽連。以下即為一例。 《FIX》改編的影集《滴水的推理書屋》在2022年8月6日正式開播,開播前有些宣傳活動,不知怎的都把完全沒參與改編過程的原作者找了去,於是俺…

【一週E書】研究怪物,為的是看看自己心裡最幽暗的角落

文/犁客 「為什麼不可以殺人?」 伊坂幸太郎小說《瓢蟲》裡有個角色一直問這個問題,田村由美的《勿說是推理》也有個角色問這個問題;《瓢蟲》裡的那個角色把很多人問得啞口無言,接近結局時才被另一個角色用答案擋住(還反咬了發問的角色一口),《勿說是推理》那個角色因為馬上遇到更話癆的主角久能整所以很快就住嘴了…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電影《子彈列車》既忠於原著《瓢蟲》,卻也是一則幾乎相反的故事

改編自伊坂幸太郎小說《瓢蟲》(マリアビートル)的電影《子彈列車》(Bullet Train),可說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影劇改編範例,不僅自好萊塢的角度相當程度地重現了伊坂小說的娛樂效果,甚至就連忠於原著的程度,也約莫有個令人驚訝的八成左右。 不過有趣的是,偏偏就是剩下的兩成篇幅,使這則故事的主題產生了明…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27:超經典和神預言

或許因為武漢肺炎疫情之故,這回暢銷榜中,小說數量很多,畢竟小說最大最明顯的功能,就可以解悶。 有趣的是,這些進榜小說樣貌各異,並未集中在某種特定類型,有講職場的,有講犯罪的,有顯出創作者不同創作年代心境及思緒流轉的,有顯示創作在超過三十年前就已洞燭機先預言未來的,有被一堆文學大師視為老師的經典作品,…

【評書青鳥】在下午的一齣戲中望見海洋,台灣獨立廠牌的樂與路──任將達X張四十三

側記/鄭唯云;攝影/謝定宇 ►►上一篇:【評書青鳥】把一代人的青春掏出來一起抓狂──任將達X張四十三 陳德政今天請兩位各選五張水晶跟角頭歷史上重要的作品,發現兩位不約而同選的都是廠牌比較早期的創業作品,而任將達挑的第一張是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1989)。 這張唱片承先啟後了那個時代許多音樂人的創…

【一週E書】自殺嚮導、失智天才,還有一堆希奇古怪的殺手

文/犁客 韓國作家的作品出現在國內書市其實已經好多年了,不過近幾年才比較明顯受到國內讀者重視;有些作品是很議題性的,例如真實事件改變、與校內集體性侵案件有關的《熔爐》、一樣由真實事件改編、與世越號沉船事件有關的《謊言》,或者在譯成英文、進入西方書市後大放異彩的《素食者》。 國內許多影迷在多年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