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 【閱讀偵探社】看歷史就會發現,2020沒有比較不可思議 發表於 29 12 月, 2020 By 犁客 文/犁客 「白天一直看稿,晚上回家就不大想再看同性質的書,結果最近最常看的是Netflix彩色修復的紀錄片《二戰大事記》;」張惠菁道,「我先前對戰爭史比較沒有特別興趣,現在看紀錄片,發現其實很有趣。人在哪些時候居然做出哪些決定,相當不可思議,就像二戰時希特勒決定攻打勒寧格勒,純粹只是因為要利用城市的名字打擊列寧,沒有實際的戰略考量,但居然沒人反對他。」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美麗島事件激發的同情超越黨派立場,難以進行祕密審判 發表於 10 1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攝於景美人權園區 文/吳乃德 美麗島民主運動人士被逮捕不久,部分家屬就開始接洽辯護律師。後來加上張俊宏太太許榮淑的奔走,張德銘律師的協調,很快組成律師團。組成之後,律師團每天晚上在陳繼盛的律師事務所開會,討論案情及辯護策略。陳繼盛律師是臺北自由派律師的領導人,曾經促成組織「青年律師會」。該會的成員被稱為「三臺律師」:臺灣人、臺大畢業、臺獨傾向。 完整文章
專訪 嬰靈不是民俗信仰,紅衣小女孩不算都市傳說!?——專訪《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作者謝宜安 發表於 20 4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謝宜安提供 文/愛麗絲 「一開始是學弟信誓旦旦地跟我說:『學姊,我跟你說,就是自九裡面那一間!』」談起聽過的都市傳說,《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作者謝宜安記憶中的口耳相傳,應該和大多數人都相同。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高一生:為鄒族付出生命,有愛,有恨,無悔 發表於 14 4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文/李敏勇 高一生 為鄒族付出生命。 有愛,有恨,無悔。 ──高一生(1908-1954) 高一生是原住民,鄒族的音樂家。他的原住民名字是 Uyongu Yatauyungana。他也是教育家,詩人,政治家。漢名的高姓,是來自原住民總稱的高砂族;一生,意指高砂族菁英──鄒族第一位受高等教育的學生。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抗拒簡化思考,正是小說家們,能為小說所做的最好說情 發表於 25 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童偉格 忝列本書共同編者,以一年多的時間,閱讀相關文本,我個人最確切的感觸,是在臺灣,以小說書寫白色恐怖的誠然不易。也許,這首先是因白色恐怖自身,已是虛構設想的大規模落實:許多探討現代政治的論著,都可為我們陳明,國家的恐怖治理,對抗的,與其說是真實威脅,不如說是威脅的幻影。簡單說:國家對抗的主要敵人,正是國家自製的「國民公敵」。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傷殘的歷史或許可以靠小說幫忙,小說是精神的義肢 發表於 23 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胡淑雯 共分九項的食療法講完,人車已遠去,兩人發著午後熱病似的不小心掉入懷舊的陷阱,但都不掙扎,甚至暗自有些歡迎,久久總要暖身溫習一番,害怕事蹟湮滅,記憶遭到腐蝕。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一個好小說是寓言,記錄真實又不直接談論 發表於 13 2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好小說是種神奇有趣的存在。 例如韓國作家金琸桓以2015年MERS在韓國爆發流行的事件為背景撰寫的《我要活下去》,故事角色的情節是虛構的,但那是種真實情境裡建構出來的,對於韓國為什麼會成為除了中東之外少見的MERS疫區、一個境外傳染病如何造成大規模感染,也有相當詳實的記錄。是故,《我要活下去》會是除了現實紀錄之外,另一種理解當年事件各個面向的資料──雖然它是小說。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威權養成臺灣的「國民體質」,許多人成為恨政治的人 發表於 13 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胡淑雯 曾經,面對白色恐怖,如同面對一座廢墟。廢墟裡有死傷,有監獄,有恐懼,斷垣殘壁裡迴盪著震耳欲聾的沉默,卻也閃爍著微微跳動的光點,只是,那些光點覆滿塵土,很少人伸手去撿。 完整文章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每一條人命都有重量:陳夏民的2019人命書單 發表於 2 12 月, 2019 By 陳夏民 Photo Credit: 王志元 某一次演講,我提到了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政府曾經濫殺許多人命。此時,台下有一名婦人站起,一臉氣憤對著我與對談人(飛文工作室的負責人、小說家林峰毅)說:「哪有死那麼多人,不過才死幾個人而已!」我無奈表達了,就算只有一條人命,這種事也完全不應該發生。但她無法理解,仍悻悻然離去。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