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的洗腦教育:在道德上教育學生樂於參戰!

文/奧登.馮.霍爾瓦特;譯/宋淑明 從十點到十一點是地理課。在這一個小時裡我必須檢討昨天改好的作文,也就是題目是殖民問題的那篇作文。之前已經提過了,如果按照規章,文章的內容沒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於是我將習作發還給學生的同時,僅僅跟他們講解語感、糾正拼寫以及一般的寫作格式。例如跟B姓之一的學生說,寫字…

【讀者舉手】在德國被當作教材的小說——《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

文/趙崇任 提到轉型正義,許多人會馬上想到德國,不僅是因為德國有非洲殖民、納粹極權與東德專制等黑歷史,也因為德國在政治轉型後積極地面對自己的過去。尤其對於二十世紀最黑暗的猶太人大屠殺,德國甚至將反思工作向下落實至校園,透過挑選過的教材讓下一代銘記這段過往,因此青少年文學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講述納…

【讀者舉手】提摩西.史奈德,血色大地上的黑土

文/羅馬薩滿 提摩西.史奈德(Timothy Synder)教授的《血色大地》以及《黑土》這兩本書,是我過去兩三年所讀最精彩的歷史研究。千萬別誤會閱讀這兩本書會帶來什麼特別愉悅的體驗,相反的,由於主題聚焦在二次大戰期間蘇聯與納粹政權對東歐的種種惡行,其內容所述可以說完全突破了我對人類邪惡程度的下限。…

在集中營關押期間或之後,我都曾覺得「羞愧」⋯⋯

文 /普利摩.李維 Primo Levi;譯 /倪安宇 有一個制式畫面反覆出現在文學、詩歌和電影裡:動亂結束,「暴風雨後的寧靜」[1]來臨,人人心中雀躍。「走出苦難,我們欣喜若狂」。不再疾病纏身,恢復健康;解放者高舉旗幟到來,讓我們掙脫禁錮;士兵返鄉,回歸家庭後重獲平靜。 從許多生還者的陳述和我自己…

法國龔古爾得獎作家皮耶‧勒梅特,《殤鏡》新書越洋分享會側記

主講人/皮耶‧勒梅特;口譯/范兆言;主持人/嘉世強;逐字稿/登登 2022年國際書展第二日,國際活動區法國重量級作家皮耶‧勒梅特,首度與台灣讀者連線舉辦新書講座,帶來他膾炙人口的傑作《殤鏡》,也是龔古爾獎得獎小說《天上再見》精彩完結篇。時報出版第四編輯部總編輯嘉世強在開場介紹了勒梅特在台出版作品,據…

【果子離群索書】面對狡獪的政權,他有「一書對一國」的使命──《武漢》

這個冠狀肺炎病毒,不論命名為新冠或武漢,不論人類決定與之共存或清零,這幾年它與世人長相左右,真是受夠了,疫苗一劑一劑追打,沒完沒了,目前還看不到邊,人類史上從未有一種疫苗需要每隔幾個月就追打的。如今大家忙著對抗病毒,它是怎麼來的?愈來愈難追索。病毒來源成謎——謎,或許應該說是祕密,不可說的祕密。許多…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從一本書變成全宇宙大計劃

因為聽說喜歡的作家有一本國內沒出譯本的作品,所以乾脆自己找譯者翻譯、然後出版。 然後發現作家的思考脈絡其實不能單從別人出過的那幾本經典就看得完整,所以不如自己把他的書出得完整一點吧。然後發現有學者做了有趣的考據工作,把作家怎麼創作經典的背後故事寫成有趣的紀錄,也該出版;然後想到既然是這樣,那別人出過…

「為什麼中秋節要烤肉?一切都是柏林的錯!」——陳思宏簽書講座側記

文/愛麗絲 「你瘋了,我的孩子,你必須去柏林。(DU BIST VERRÜCKT MEIN KIND, DU MUSST NACH BERLIN.)」陳思宏以這句話替讀墨簽書講座開場,今日他談的是書以外,卻也是寫盡書內一切的柏林,「今天是旅遊講座,我知道很多人最想去日本,但我要帶大家去柏林!」 陳思…

《罪行》律師馮席拉赫:我問槓上普丁的女律師,為什麼她要承擔這一切?對抗那些想讓東烏克蘭成為俄國的人?

那些人想讓東烏克蘭成為俄國的一省。這位女律師說:「基本人權在我們的國家並不存在,就連單純的法律都不再適用。」她說她的組織能做的就只是記錄這些罪行。她曾看見地窖牆上的血跡被洗去、遇害者的名單被銷毀,以及死刑判決書被燒掉。那些施暴者也知道違反人性的罪行沒有法定追訴期。總有一天會需要證據來了解過去。

炮火來襲時他們躲進墳場;樹林跟棺材在眼前被炸得粉碎,只得靠本能與直覺保命

文/雷馬克;譯/顏徽玲 空氣中瀰漫著大炮的濃煙和濃霧,視線模糊不清,舌尖也可以嚐到炮灰的苦味。子彈發射的聲音震耳欲聾,咆哮般的回音陣陣傳來,我們的車子震盪得很厲害,萬物都在搖晃。不知不覺地,我們的表情也變了。儘管我們不用守戰壕,只需建屏障,但是每張臉上都寫著:我們已經進入前線範圍了。然而,這還稱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