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大師思想系列 免費講座】劇場中的時間美學:解構賴聲川戲劇〈暗戀桃花源〉的美感意識

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可說是當代台灣戲劇藝術的里程碑!全劇由兩齣不同的戲劇,彼此相互穿梭而成!雖荒謬,但亦具合理性的,由於劇場管理員在時間管控上的失誤,造成兩齣戲竟然會在同一舞台上演出,成為可能,成為創意性上的刺點! 歷史是殘酷的,流離戰亂,拆散了海誓山盟,信誓旦旦的男女!遷移來台的男主角,在年老體…

04/15【貞明讀書會 大成系列講座】困境、創傷、與治療:從易學解構電影<分裂>的神學與美學意識

從〈靈異第六感〉到〈分裂〉導演奈沙馬蘭再再地探索心理學精神分析中的創傷、治療的主題!令人矚目的是,這似乎是他作品中內在最不可忽視的重點! 〈靈異第六感〉中,負責又具愛心的心理醫師,終生兢兢業業,竭盡心力的為患者解決痛苦,幫助他們擺脫他們的生命困境!不幸,卻因為一時的疏忽,在一次不可避免的緣故而轉介個…

【評書青鳥】空間應該因你而存在──《房子在想什麼?》林淵源談建築的獨立思考

文/謝定宇 他對建築師身分的思辨與閱讀的自我覺察: 身處在文明世界,究竟我們所在意的是知識在腦中的堆疊狀態,還是將其提供的觀點啟發為生命的養分,作為人前進的動力? 原以為林淵源建築師是位拘謹而幹練的男子,沒想到初次見面才知道他是個留有長髮’瀟灑中仍帶點天真的大叔。他有點靦腆地跟大家說,朋…

【評書青鳥】從美學的角度閱讀世界:美意識講座側記

撰稿/史比野塔 當「媒體沈淪」、「節目沒有空間」的時候,台灣未來的內容,就在這些「擁有內容的人身上」:透過價值與價值間的對話,撞擊出精彩的火花!青鳥書店將以「書媒體」的形式,讓這些知識的火種得以不斷散播下去。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看似能夠接收到更多知識與資訊,實際上卻遇到因訊息過多稀釋了高含金…

【評書青鳥】設計是欲望的教育,欲望是成就未來閱讀的關鍵

文/蔡瑞珊 原研哉《欲望的教育》:「將產業的潛在可能性,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視覺化,這便是設計師的職責!」 設計之於美學,有如文字之於閱讀。 一場時代的美學,有多少人扮演幕後推手? 端看「設計」這個從零到一的創作過程,國際策展人,賦予原有物件新的意義; 時尚總編輯有如賦予設計靈魂的創造者,將拼圖化做一幅…

【經典也青春第二十講】文學訓練跟記者訓練一起創造的不朽作品──張鐵志談《一九八四》

整理/黃培陞、黃韻蓉、犁客 「有兩本書對我很有意義,一個是今天要談的《一九八四》,另外一個是《在路上》。雖然當初讀的時候不覺得,但後來發現這兩本書正是我長期關注的兩個方面:《在路上》關心的是戰後西方反叛文化,而《一九八四》,」張鐵志道,「則比較關於政治民主、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問題。」 《一九八四》…

要走得瀟灑,要走得柔軟──離職的美學

文/盧智芳 為了慶祝《Cheers》雜誌的16週年慶,這期我們特別製作了兩個封面故事,一個很實用,一個能刺激思考,希望帶給讀者兩種不同的收穫。 實用的這個題目,跟工作怎麼愈換愈好有關,是「離職的美學」。 討論時,我注意到大家通常有兩種反應:一是完全不以為然,走就走了,哪還要考慮什麼美學;一是頻頻點頭…

【閱樂書店書沙龍】探尋日本美學的本質與核心:重返Wabi-Sabi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wabi-sabi」是日本的一種「美學」的體系,可以解釋、闡述任何事物的「美」,甚至探討事物存在的終極本質。「wabi-sabi」一詞的出現與演變,必須分而述之。「sabi」與「wabi」,最早首見於成書於八世紀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內。如從字詞來看「sabi」可解釋為「孤寂…

所有的記錄、嘗試與對話,都是為了找到最真實的「台」──專訪黃子欽與《設計嘴泡・新台客》

文/何宛芳 「這個大概就是我的起點,」採訪才一開始,黃子欽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檔案夾,厚重的一大本,看得出有些年歲,但整理得十分清爽。 黃子欽邊翻邊回憶,那時候還在台南念高中,因為編校刊需要圖片,就用影印的方式做了拼貼:老家附近的魚塭、交錯出現的房舍與路燈灑下的街道,這些景物、線條,就是最初的創作源頭…

水野學:掌握這些基本中的基本,版面就會變得賞心悅目且充滿品味

文/水野學(Manabu Mizuno) 譯/葉韋利 近來的趨勢,很多客戶決定委託工作的對象,都是因為信任創意總監或設計師的「感覺」或「品味」。 「感覺上,這個方案還不錯」的說法,在一般情況下使用,或許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事實上,很多設計師跟創作者也經常這麼說。 不過,既然品味是知識的累積,就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