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要「認識台灣」,大家腦中或許馬上會浮現拍得美美的風景影片,影片裡你成天通勤經過的地方看起來好像某個國外城市,每個人都笑得比熱浪來襲的夏天太陽還要燦爛。當然,你知道看這影片不算「認識台灣」,這只是展現了台灣某個面向的形象。真要「認識台灣」,似乎應該讀點書,不過你一想到歷史書籍又覺得好像太沉重或者太…
筆答/張戎 學者張戎以《鴻》、《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及《慈禧》等書為台灣讀者熟知,但她的重量級著作《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數年前在台灣出版時,卻曾遭遇意料之外的狀況。《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詳細完整地呈現了毛澤東的一生,對於中國共產黨的起源與發展、中國近代變化,以及中國國民黨、台灣與中國的關…
筆訪/犁客;文字/張戎 2005年,《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英文版出版時,是英文出版圈、也是華文出版圈的大事。 彼時中國已經開始嚐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從經濟市場的開放,似乎能夠預見政治環境的開放,在那個時刻,重新回頭檢視中國共產黨的創始經過、以另一種與中共黨史不同的角度敘述毛澤東生平,似乎非常合…
文/犁客 柏楊先生如果還在世,今年就一百零一歲了。 柏楊先生求學的經過有點曲折,有時被開除(因為頂撞校長),有時跑去報效國家(很熱血),有時用假證件去考試(而且成績不錯),也遇過順利畢業後又因為被抓到造假而遭到撤除學位(同時被所有學校開除學籍)。不過說起來柏楊先生和學校還真有點難分難解的孽緣。他從中…
文/愛麗絲 「我們那個年代啊,相關議題方興未艾,法律系、政治系的人會覺得充滿希望和熱情,畢業後好像可以發揮所學、大展長才。」1989年,臺灣解嚴之初,新興媒體風起雲湧,鄭南榕自焚、天安門事件相繼發生;同年,張國城進入臺灣大學政治學系。「那時候長輩碰面打探彼此孩子讀什麼科系,聽到是政治系都說:『喔!很…
文/方德萬 在淞滬會戰過後,不論是對國民政府或是日本,原訂的作戰計畫皆不再有用。日本以為只要占領華北和上海,便可結束在中國的戰事,但現在卻證明情況遠非他們預期。國民政府在訂定的兩個作戰計畫其中之一,是要打一場長時間的消耗戰,甚至一路撤退到四川,但都只有以概略文字提及。他們必須設法證明,要說服跟隨他們…
一九七一年底,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面對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關係的致命威脅,為了確保臺澎金馬不落入中國之手,兩蔣開始考量「一中一臺」的可能性。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四日,在聯合國抗爭的最後關頭,外交部長周書楷從紐約打電話回臺北請示「如重要問題案未獲通過,我與美日必須有一緊急應變方案,在表決阿案前…
文/林韋聿 關於聯合國內的中國代表權之爭,一鬧就是 22 年。 事實上到了 1961 年 12 月,澳大利亞等五國就改提出另一項草案,援引《憲章》第 18 條的規定,任何改變中國代表之提案為一重要問題,這個議案在大會中通過。 而這個模式,也就是往後十年間,中華民國用以捍衛自身為中國代表的方式,雖然中…
文/犁客 「到了一個年紀,」吳念真說,「閱讀真的變成非常非常非常簡單的一件事。」 吳念真拍廣告、演舞臺劇、當導演當編劇,大家幾乎都忘了,他剛退伍、白天工作晚上唸大學夜間部的那段時間裡,連得了三年「聯合報小說獎」──初入藝文界時,現今人稱「吳導」的吳念真,身分是「作家」,「閱讀」是他從小開始就有的興趣…
文╱陳鴻瑜(政治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當代人每提起越南,就會直覺地想到那個長期跟美國打仗的東南亞國家。長達十多年的戰爭,每天打開報紙和電視新聞都會看到越戰的報導,然而時間過久,已讓人忘記了它們為何開戰。在冷戰時期,越南這個共黨國家和民主的美國打仗,自是脫不了意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