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出身的更善用數位工具打理生活啦──專訪「電腦玩物」站長Esor

文/犁客 「常有人以為我是資管相關科系的;」Esor笑道,「但我是中文系所畢業的。」 Esor,網路暱稱「異塵行者」,更多網友對他的認識,或許是「電腦玩物」部落格的站長──這是個討論如何善用3C產品提供工作協助、時間管理、生活瑣事或者休閒娛樂的部落格,負責撰寫站內所有內容的Esor,自然常被誤以為有…

「台灣的教育其實沒有教人怎麼面對失敗。」──專訪《崩壞國文》作者謝金魚

文/犁客 「我真的覺得這個方法很不錯;」謝金魚的興緻很高,「我們有三百萬的退休人口,健康狀況都還不錯,不見得要全都去當什麼志工,也可以深入社區和老人聊天、討論,傳承記憶然後成為獨立學人,學院裡的人力也可以輸出,傳授相關技巧。獨立學人的數量增加,可以和學院裡的研究者相互刺激、交流發展。」 「故事│寫給…

大學時代的讀書方法不管用了,為什麼?

文/彭明輝 第一次閱讀期刊論文的人,往往會發現它們長得像天書,全部都是看不懂的術語,每一段都很難懂,甚至完全不知所云。和過去閱讀大學部教科書的經驗差異太大,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甚至會懷疑:到底是作者寫作能力太差,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真的有問題。 我曾指導過一個研究生,高中是名校數理資優班,大學是清大前三…

【閱樂書店書沙龍】從寫真、修學、鐵道觀光看那個時代的表層紀錄及理層意義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趁著假日的時候,沿著鐵道,來場悠閒的漫步,沿途所見的風光,必定也會用相機收納起來。旅行,可說是現今社會大眾,最主要的休閒方式!這些你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日常,在近百年前的台灣,呈現的是何種風貌? 《日治台灣生活事情:寫真、修學、案內》是一本以日治時期台灣的攝影寫真、修學旅行以及鐵道…

【老貓出版偵查課】大學出版社的經營

任教於大學的朋友忽然敲我臉書,問:一本書印出來,到讀者的手上,這中間是有甚麼過程?真正困難的是甚麼呢? 朋友會這麼問,原因是他們學校的出版中心預備大張旗鼓出版一套文學叢書,要找他開會共商大計,但他的顧慮是通路在哪呢?出了書送不到讀者眼前不是變庫存嗎? 確實,大部分大學出版社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通路打不…

【GENE思書軒】複製邪惡‧邪惡複製

戴維斯‧穆爾十七歲的獨生女遭人強暴並被殘忍地殺害,警方卻始終破不了案。自從他女兒的命案發生後,他和妻子從此活在痛苦的深淵。但他不甘心,他立誓要找出殘殺女兒的凶手。一年半後,他逮到一個機會,就是當從警方手上拿回女兒的遺物時,他能夠弄到凶手的 DNA。事實上,戴維斯‧穆爾本人就是位為不孕夫婦複製小孩為生…

我們想把研究帶出學院的高牆!──「芭樂人類學」作者群訪(下)

採訪/犁客、何宛芳;整理/張容兒、犁客 攝影/何宛芳 ➨➨我們想要研究與社會相關的學科!──「芭樂人類學」作者群訪(上) 沒有貴族氣! 除了以自身所學反應時事之外,「芭樂人類學」也展現了參與者多方面的研究興趣,「因為我做的東西很雜,像最近幾篇會跟環境最有關,因為最近這兩年在做環評,所以會了解台灣一些…

【品讀北京】郝譽翔×高翊峰×徐則臣:兩岸青年小說家對談──在工作與創作中獲得平衡可能嗎?

文、攝影/林宣瑋 創作可以當飯吃嗎?不能的話,又如何在工作與創作中取得平衡?這恐怕對兩岸的創作人來說,都是值得思索的問題。 在「品讀北京」系列講座中「握住地平線的终點──兩岸青年小說家創作對談」邀請了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剛出版長篇小說《耶路撒冷》的徐則臣、目前任教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郝譽翔,及目前是 …

【我就這樣成了作家】莫顏:我希望能有讓我更了解讀者的統計數字!

一個作家是什麼時候變成一個作家的?從他/她出版第一本書開始?從他/她立志要寫作開始?或者,從他/她發現自己熱愛閱讀、並且想試著從一個讀者變成一個作者開始? 當一個作家打算開始寫作,他會不會需要什麼特別的……某種東西?例如一個特定的場所、特定的時段,或者特定的音樂?作家筆下的情節是事先安排的?還是邊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