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新聞】S3EP44:食飽袂?從飲食了解台灣──《吃的台灣史》

吃飯皇帝大,吃是一個文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台灣人怎麼吃?這個問題幾乎就是台灣文化史裡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吃包含了完整的社會過程,從食材哪裡來,原生的或是外來的。外來的食材怎麼來?因為貿易?因為殖民統治? 食材來了怎麼烹調?誰的吃法?餐桌禮儀和「非日常料理」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吃的文化最能表現台灣的文…

【GENE思書軒】哥倫布、麥哲倫是開拓者?他們是懂收割啦!

該死的全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除了重創不少人的健康和生活,也讓跨國旅行滯礙難行,直到今年10月中台灣才全面開放邊境,我也剛好這時候到15世紀末開啟全球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參加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的重要性不必再強調,西方阿宅普遍相信,當葡萄牙人繞過好望角時,世界…

【GENE思書軒】要征服世界、建立文明?先找匹馬!

馬,曾徹底改變運輸、通訊和戰爭的方式,形塑人類文明。有了馬,人們也能夠跨越以前無法想像的距離進行旅行、交流、貿易和襲擊。也有歷史學家提出,馬的貿易和中華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恩怨情仇有關──當中原地區結束分裂和爭戰形成統一王朝,北方遊牧民族缺少了賣馬匹給中原各政權的貿易來獲利,就只能用侵略掠奪的方式強搶中…

貿易需要有意識地認知這是互利互惠的交換行為,各取所需

文/菲利浦‧科根;譯/陳珮榆 對貿易的需求 首先從自身周邊討論起,就拿家裡最常見的消耗品牙膏來看,牙膏在抵達你家浴室前,沿途經過數千人之手和數百道過程。牙膏成分裡美白牙齒的二氧化鈦必須透過開採,可能來自澳大利亞或加拿大;用來清潔牙垢的研磨劑碳酸鈣須從石灰岩中提取;作為增加牙膏黏稠度的三仙膠(xant…

【經典也青春】當世界的命運走到資本主義 ——沈昭明談布勞岱爾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個文學人若想跳脫原有偏重感性層面閱讀的漩渦(!),需要接受理性思維的啟迪與激盪,我的選擇是歷史與自然科普。 選擇歷史是至少有大量的故事,在因果關係的吸收上會稍省力些,所以廣場總編輯沈昭明先生提出布勞岱爾的書單時,我望著三大巨冊(而且是精裝),完全不介意…

融入群體的第一步:我們有吃早餐的「義務」?

文╱克里斯穹‧葛塔魯 「吃早餐了嗎?」 很多小孩甚至一些成年人經常會聽到這句話,質疑他們沒吃早餐空著肚子就要出門。這句話暗示著,每個人在急著外出完成家庭以外的工作使命前,先有吃早餐的義務:象徵了十九世紀的歐洲跟舊有秩序的完全切割,一切變得更加集體化、在地化,進而孕育出如今大家統稱為「工業革命」的巨大…

我們正在脫離歐盟⋯⋯管它什麼意思!

文/海特.麥當納 據說,在英國公投結果宣布脫歐後的幾小時內,英國人上Google 搜尋的熱門關鍵詞中,名列前茅的其中之一就是:「什麼是歐盟?」雖然這個新聞很快就招來不少冷嘲熱諷,但這個問題實際上可不傻。歐盟是一個極端複雜的龐大社會建構,的確可以用各式各樣的說法來描述。而這也是英國脫歐爭論如此激烈的其…

孩子們的玩具,多是從父母兒時傳承下來的

文/沈載源 拜訪完芬蘭大使海涅一家人後,過了兩個禮拜,終於換我們招待他們。我一直在煩惱究竟該準備什麼菜才好,最後,買了一瓶白酒,太太準備了沙拉,以及一些餐前麵包和韓式年糕,然後也買了首爾城北洞知名的鍋巴燉雞 。在海涅女士一家人抵達前一小時,鍋巴燉雞已先送達我們家(至今我依然對於不是親手熬煮的感到有些…

探索「帝國是什麼」及「帝國如何運作」的經典之作!

◎羅馬帝國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什麼?為何成為後世帝國的永恆典範?    ◎中華帝國歷經多次分合,為何總能一再復興?它和蒙元、滿清帝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穆斯林如何將虔誠的宗教社群步步擴張為橫跨歐亞非的伊斯蘭帝國,伊斯蘭勢力至今又如何影響全球政治面貌?    ◎蒙古帝國如何處理「差異政治」,促進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