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終端的使用者/消費者小小的行為更動,可能引發大大的產業變化。舉例來說,某甲從每個月到大賣場買衛生紙回家,變成到購物網站下單要廠商按時寄衛生紙到家裡,對某甲而言,這麼做或許為了節省時間或油資,但更可能是為了方便(平常上網時就可以順便處理掉這類瑣事,不用特地再跑一趟),可是對通路端而言,這就發…
文/陳夏民 千辛萬苦終於把書送上了通路,誰知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決定一本書將來是死是生,偶爾都會覺得彷彿把剛出生的小娃兒丟進修羅場拚生死,未免也太殘酷了。但這都是書的宿命,而每一本書也都有各自的命,好命的紙本書能夠持續流通,不好命的,又會如何呢? 書本印好之後,從印刷廠發送到經銷商,然後再從經銷…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幾週前受訪,訪問者問俺關於「類型」的看法──因為她知道俺對類型有點「不屑」。俺說明俺的看法並非「不屑」,俺認為「類型」在某些情況下很有用,例如讓負責賣書的通路知道該把一本書擺在哪個櫃位,讓喜歡讀擁有類似特質故事的讀者知道該怎麼找到下一本書。但這種方…
每家出版社的作業方式不同,編輯得面對的書籍也不同,有的時候編輯會自己參與版權選購、談判議價、編輯自己選定的書,有的時候編輯要編的書是公司分派的──編輯百百款,要編的書萬萬種,編輯的文字底子越好,越能保證編好的內容品質,興趣越廣,越能找到合適的包裝方式。 畢竟,雖說每本書的「生身父母」或許該算是作者,…
文/愛麗絲 喜愛閱讀的人,除了書架上隨時要上演土石流的眾多紙本書,也可能選擇投入電子書領域,不僅不佔空間、還能隨買隨看,零時差享受閱讀時光。但從紙本書跨入電子書領域,有不少讀者總會想搜尋,是否自己想讀的紙本書,都能找到電子書版本。 在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分享書站上,讀者搜尋後,如果找不到想讀…
文/犁客 如果你在出版業工作,那麼可能常常會看書店通路的暢銷榜,畢竟大家都在意自己做的書能不能獲得讀者青睞;如果你不在出版業工作,那麼可能有時會看書店通路的暢銷榜,畢竟那是個特定時間區段中最流行的書籍列表,看看可以讓自己對最近出了什麼書有點概念。 不過,暢銷榜其實別具意義。 簡單來想,暢銷榜就是把商…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出版產業工作,常會發現一些奇妙物事。 例如書的價錢。 一本書的價錢是怎麼定的?首先,書的製作有一定的成本,暫且不論翻譯作品,單就國內作者在國內出版作品的狀況來看,成本包括:作者寫書的版稅,校對的費用、排版的費用、封面設計師的酬勞,製版、紙張、油墨、…
文/犁客 十多年前,台灣出版社開始流行在網路上公開找人試讀。 當然,這並不是說從前沒有做過試讀活動。十多年前,正是國內網際網路從所謂「Web 1.0」進入「Web 2.0」的時代,沒有網站架設技能但具備獨到眼光及各式創作技法的素人作者,藉著「部落格」(blog)在網路空間中劃出了自己的發聲場所,讀者…
文/黃湯姆本文為「如何測量一本書──多元共創合理書市,圖書定價論壇」花蓮場發言逐字稿,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大家好,我是黃湯姆,湯姆是我寫文學散文的名字,所以我的一個身分是作家。我另一個身分跟老貓一樣,是位編輯,但我是讀著《老貓學出版》自己摸索幹編輯的一代。友善書業合作社的社員對我應該…
今天還活在出版線上的業者,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跟舊世代編輯非常不同。那就是每一次出書都會帶著行銷定位、宣傳策略、通路提案,搭配著社群活動一起出場,這跟上個世紀的出版社作業真有天壤之別。 上個世紀(這個字眼聽起來好滄桑,其實也不過是十六年前的事情而已)最典型的出書上市流程,問的都是我首刷要印幾本,怎麼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