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那當然是友情,但不只是友情;很難說那是愛情,因為那超越愛情

文/犁客 男孩和女孩相同年紀,兩家就住彼此隔壁,兩人從小認識,讀同一所學校,一起長大,所謂的「青梅竹馬」──但這不是那種戀愛故事。不用把他們想成俊秀美麗的王子公主,女孩的長相平平,功課倒是不錯,男孩進入青春期後變得高壯,參加運動社團,常被人形容成「熊」;他們只是好朋友,小時候如此,青少年時期也沒相互…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李運慶:可恨渣男,必有可憐之處

文/陳心怡 採訪李運慶之前,有點焦慮。 google了他的資料,前幾頁都是緋聞;雖然維基百科上洋洋灑灑列了一長串入行十多年的作品,橫跨電視、電影、MV、主持、廣告,但得老實說,我找不到切入點;第一次演出舞台劇《明晚,空中見》,雖然是女主角的情人,偏偏這是母女兩人為主的劇,他戲份也不多。怎麼辦? 採訪…

【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牯嶺街裡的文學導演楊德昌

文/張耀升 「那段沒有人有興趣提起的年代,其實決定了台灣目前的命運,但是我相信它是在種很特殊的氣氛狀況下面被刻意忽略,並不代表那個時代的空白,或是我們對當時事情的健忘。」 這段話是楊德昌受訪時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背景,1960年代,所下的註腳,同樣的,也等同是楊德昌對自我創作宣言:他的創作不只…

我曾侍候過坎城最佳導演──我的楊德昌

文/詹正德 1994 年底,我加入日籍韓裔導演林海象的電影《孤島》拍攝劇組(此片日後的正式名稱叫《海鬼燈》,拍的是井口真理子來台遭殺害的故事,編劇唐十郎,女主角唐娜),殺青那天晚上在和平東路「後現代墳場」開趴慶祝,楊導、倪淑君等人也到場。我一向是這種聚會的角落觀察者,那天又聽父親說舅爺因肺癌住進榮總…

【果子離群索書】藍色大門外那株向光植物

不要作弊,憑直覺,回答:最喜歡哪部國片? 如果這樣問,我可能回答《藍色大門》。從電影院出來,片子裡透亮的陽光,青澀的青春,就壓縮成一個影像檔,長駐在我往後的歲月裡,一想起來,走路不覺輕快起來,哼著歌,好似赴一場約會一樣,愉悅,無負擔。 少年不是不知愁滋味,只是相對於大人複雜的世界,雖有淡淡的不安與悵…

【果子離群索書】一定有解,一定能解。怎麼可能一物不能剋一物?

想想看,從小到大,有沒有什麼文章,提到的觀點,曾經讓你為之一震,繼而為之一振,影響至今? 震,是驚嘆,居然這樣啊,怎麼以前沒想過?振,是因此增加信心,強化信念,之後你的想法、做法都改變了。 1989 年 3 月詹宏志在《商業周刊》第 68 期發表的〈侯孝賢經濟學〉,便是我念念不忘的單篇文章。 《一代…

朱天文於美領取紐曼華語文學獎 文學與電影系列活動同步啟動

編譯/白之衡 小說家暨編劇朱天文日前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接受 2015 年「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第四屆得主的桂冠,既是繼楊牧之後獲頒此獎的第二位台灣作家,也是第一位女性作家。 紐曼華語文學獎由奧克拉荷馬大學美中關係研究所(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