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國際出版頭條:企鵝蘭登書屋併購案終止、自動化語音有聲書翻轉市場、烏克蘭圖書館的反抗信念

編譯/愛麗絲 2022年尾聲,綜觀國際出版年度頭條,橫跨法律、科技、政治領域,而我們藉閱讀串起脈絡。 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 PRH)與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 S&S)併購案告吹 2021年11月,美國司法部提起反托拉斯訴訟…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想想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想想我們是怎麼回事。

虛構作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自由,非虛構作品有毫不摻水的真實重量,奇妙的是,真實世界裡事件總有超乎尋常的發展,要嘛比想像的更荒謬誇張,要嘛比想像的更沉重離奇。 發生在現實當中的真實事件,整理撰寫成非虛構作品之後,不但精采程度不下於虛構故事,更是小說、漫畫、戲劇、影視等等改編的重要來源及參考。 而更要緊的…

除了嗜血獵奇之外,直視黑暗的意義

文/臥斧 ※原收錄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早年讀與犯罪有關的非虛構作品時,大抵抱持著「做功課」的心態──倘若俺寫故事時需要描繪歹角,那麼俺得理解一個「壞人」是怎麼回事。假若這個壞人不是因為生活困境而偷盜、不是因為情勢所迫而殺戮,那麼就更值得搞清楚他的動機、欲望,或者他為什麼會在成長過程當…

【GENE思書軒】最美麗的生物結構,最離奇的真實犯罪

我一直都認為,羽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生物結構之一! 作為最複雜的角質化皮膚附屬物,羽毛和哺乳動物的線性毛髮不同的是,它不僅是三維結構,也同時有二維的構圖,不僅在鳥身上不同部位的形態、構造、質地、功能各異,也讓鳥當畫布,用基因在其中作畫,然後又一根一根地在身上拼出更大的畫作,簡直奇妙絕倫! 並不是只有鳥…

【評書青鳥】用文學技巧,講真實故事──非虛構寫作

文/李岱樺 「非虛構寫作「近年的出版量增加不少,對作家、記者及讀者而言,Fiction與Non-Fiction有什麼不同?這次講座由張鐵志的《想像力的革命:1960年代的烏托邦追尋》談起,連結到1945年代的臺灣及1960年代的歐美國家,如何啟蒙、想像另一個世界,傳唱抗爭音符──張鐵志、蘇碩斌對談,…

《苦雨之地》後記: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

文/吳明益 二〇一八年初夏,我和黑潮文教基金會的朋友搭著暱稱「小多」的多羅滿號賞鯨船遶島。航行的伙伴有研究者、環境行動者、藝術家與熱愛海洋的人,計畫在十四天的航程裡,停靠包括離島的十二個港口,取得四十七個測量點「海水溶氧量」、「海洋廢棄物與塑膠微粒」、「水下聲景」的資料。 因為氣候不穩定,航程被迫切…

你以為你知道,其實你並不知道:「書」是什麼?

文/臥斧本文原載於【臥斧.累漬物】,經作者同意轉載 前幾天在臉書發了一篇買書的感慨,因為提及書價,有位也在出版業工作的朋友留言問:「所以問題來了,買書這件事到底有沒有薄利多銷這情形」;俺回覆了一些俺的看法,不過後來想想,應該講得更清楚點。 朋友問的應該不是「買書」,而是「賣書」。那麼,把書當成一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