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眠 一年一度、詩壇盛事的臺北詩歌節,2020年的主題為「所以我們發光」,準備了各式精彩詩歌活動與展演,以及題目多元的詩講座。10月9日晚間於思劇場,以「花摸過我,詩走成畫」為題,兩位出身美術體系的詩人馬尼尼為、潘家欣進行對談,由詩人林蔚昀主持並參與座談,針對詩歌與藝術世界的現實性,以及遊走於母…
文/彤雅立 許多年沒有機會親身參與台灣的文化活動,走進誠品敦南店當觀眾突然有些近鄉情怯。「敦南夜講堂」已經行之有年,唯一參加過一次,是為了介紹自己翻譯的東德小說《分裂的天空》。意外得知七月份有一場馬尼尼為的講座,主講新書《沒有大路》當中與故鄉母親之間的憤怒與解不開的心結。在這個親情至上的社會裡,馬尼…
文、圖/馬尼尼為 世界上的媽媽, 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小孩。 ──《海的旅館》 創作因緣:從吵架與復仇開始 我記得那是一個吵架的下午。當然為了什麽吵架已不記得了。有了小孩以後,夫妻吵架成為一件不能為所欲為的事,我常選擇當下的離開,但再怎樣離開還是免不了的心煩;而慢慢我也發現最佳轉移注意力是「想故事」,我…
文/馬尼尼為 大部份的成人認為繪本(picture book)是給小孩看的-是童書,於是下意識裡對繪本有一定的「限制」──說穿了就是「模範家庭」、「互愛互助」、「尊師重道」等社會普遍認同的所謂「正向」價值觀;於是「暴力」、「恐怖」、「無教育意義」、「錯誤價值觀」(好人死掉)、「故事情節不清楚」、「結…
時間:2015 年 12月 06日(日)14:30 地點:三餘書店 3樓(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 主講人:馬尼尼為 x 張郅忻 主辦單位:小寫出版社 活動網頁:點我進入
文/馬尼尼為 在《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裡,媽媽對小企鵝大吼之後小企鵝全身都散掉了,媽媽把散落各處的四肢找回來、縫回來,還向小企鵝說對不起。 這本書讓身為母親的我看了,覺得悶悶不樂。 事實上,走在路上常會撞到很多媽媽當街對小孩大吼,還沒當媽前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些媽媽的 EQ 真的好低;但自己成為母親…
文/馬尼尼為 很多年前,我在書店看到陳志勇(雖是中文名,但他是澳洲華僑,以英文創作)的《緋紅樹》,圖畫與文字有種奇特的新鮮感,於是就把它買回家;回家再讀一次,看到了出版社夾在書裡的附刊──相當厚的一本《關懷憂鬱症專刊》,將繁體中文版《緋紅樹》被定位為一本詮釋憂鬱症的繪本。 很多年後,我為了帶讀書會,…
文/馬尼尼為 也許因為我來自填鴨知識的一代,曾被餵食許多不甚明白或壓根沒思考的知識,所以面對科普繪本,總覺得要特別珍惜,但是,看到的往往是文字量多、好似仍要一股腦將知識填給孩子、只是加了圖畫的變相課本。當然,文字多少本來就不足以作為評量標準,關鍵的是繪本要如何觸碰、挑起主動學習科學的欲望? 《一生,…
文/馬尼尼為 除了名人偉人的傳記繪本、以及用編年體說歷史的方式,薄薄的繪本要如何把「大歷史」說得好呢?繪本要如何應用它在短篇幅內深刻完整敘述主題的優勢,把事件的「精華」說出來?作家學者 Neil Postman 的名言「孩子帶著問號入學,帶著句號離開」,讓學習變成被動或功利性的動機,畢業後不再有求知…
文/馬尼尼為 “The more we talk to our kids, the brighter they’ll be.”──Mem Fox 很多父母或專家喜歡大談為孩子讀繪本的好處,彷彿讀繪本就像變魔術一樣神奇;但是雖說自己也愛閱讀,我卻不太喜歡變成一台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