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臺無情的殺戮機器,我沒幹掉多少人,倒是追了很多劇⋯⋯

文/瑪莎.威爾斯;譯/翁雅如 在我駭進自己的控制元件後,原本可以就此成為瘋狂殺人魔,但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連上公司衛星的娛樂頻道訊號。於是,自那以後已經超過了三萬五千小時,這段時間我沒幹掉多少人,倒是──大概啦,我也不知道──幹掉了近三萬五千小時分量的電影、影集、書、舞臺劇和音樂。 身為一臺無情的殺戮…

【一週E書】我是個熱衷追劇不忘工作運氣衰毛的殺人機器人

文/犁客 有的時候,一個詞會慢慢轉變原有的意義。例如「厭世」。 原先這倆字就有「討厭俗世」的意思,所以表示想要遠離塵囂──例如去山裡隱居,不是去死。再者它也有「離開俗世」的意思,也就是去世──但指的就是死亡,不是想死。再來有個曾經在古早小說裡會看到的用法,是「出醜」的意思──但這用法現在幾乎沒人用了…

今晚我想來點……古代文人的厭世能量

文/厭世國文老師 按照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對「厭世」一詞的解釋,現在我們常提到的意義,偏向指稱為「厭惡俗世,脫離塵囂」,若根據此定義看待屈原、陶淵明、蘇軾、李白,以及杜甫,以上五位高中國文課本裡常出現的作家,那麼誰最想逃離這個庸俗的世界?他們的「厭世」又有何不同? 一、屈原:厭世能量MAX–邊緣人的自…

故事亦有其開始之前與結束之後:評《再放浪一點》

文/黃以曦 成英姝的新作《再放浪一點》,是一本關於女人的「我」的小說。但什麼是女人的「我」? 當女人說「我」或「自己」,那指的是什麼?得先有自己的房間嗎?是除去性別底蘊、堅守「人」的純粹內涵嗎?在日常、在角色、在關係底,探問「我」,真是可能的嗎? 當人們說「多愛自己一點」,那是什麼意思?或者,更令人…

【一週E書】酸言酸語的必要意義

文/犁客 有人認為酸言酸語沒什麼必要。 很多時候酸言酸語的確沒什麼必要。 某甲和某乙談論某件事,「談論」逐漸變成「爭辯」,然後某甲爭不過某乙(因為某乙拳頭大嗓門大)或辯不過某乙(因為某乙學問好志氣高),所以只好講句酸話──這酸話得要顯示某甲不想再和某乙扯下去了,但又不能顯示某甲覺得自己輸了,得讓某乙…

【果子離群索書】看起來所有事物即將崩塌——讀《遠處的拉莫》

《遠處的拉莫》多次出現裂縫、縫隙等字眼。縫,從地面裂到人的心裡,從胡遷裂到他所創造的人物,最後所有人都被裂縫吞沒。說胡遷對這個世界厭世也好,由愛生恨也好,總之在胡遷眼中,這個世間很不可愛,不值得留戀。 胡遷筆下諸人,皆覺得身處於無聊的社會,彷彿做什麼事都沒有意義,但沒有誰對不起誰。胡遷,從作者這一端…

與厭世者交往守則

文/李豪 〈與厭世者交往守則〉 你給我權利看見月的陰暗面 並不是要我全力將你照亮 因我知道那些是從前有顆太陽 將你曬傷   找一個和自己相像的星球吧 你不需要勉強自己變成對方想要的模樣 讓土星有環,讓彗星拖著塵埃 我愛你,連你黑洞的昨日也愛   你的回應總是來得很晚,我不怪你 我知道早在我們很遠之時…

誰說厭世正當道?小刺蝟的當季流行是春暖心開!

文/正好 也許是為了反抗長年以來各種正向積極的心靈雞湯風潮,這兩年,不管是網路文章、圖文漫畫或書籍出版市場,都吹起了一股「厭世」風,深受年輕人喜愛,甚至蔚為主流,幾乎人人打招呼都言必負能量⋯⋯我完全可以理解人生真的有太多難處,光是每天上班為了要搭上從不準時的公車就已經耗盡一日份的耐性,誰擠得出多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