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的暴力.私刑的正義──Chick Noir的驚悚懸疑書單

文/犁客 無論你是不是驚悚、懸疑、恐怖或推理類型的讀者,這幾年應該都已經隱隱察覺:這類故事當中,「女性」的角色變得不大一樣了。 在這類故事裡,最簡單直接的想像,就是女性常會擔任「受害者」角色──在父權的、會出現肢體暴力的故事裡,女性常是承受暴力的一方,成為待援的目標,或者經由身體及精神受創的餘痕,成…

在低收入家庭中,性侵成為一種把貧窮傳給下一代的機制

文/大衛.K.謝普勒 那名十歲的小女孩坐在晃盪的鞦韆上,跟坐在她旁邊的鞦韆的社工聊天。「到底有幾次啊,」小女孩問道:「妳被強暴過幾次?」 問題來得漫不經心,彷彿只是隨意展開的對話,社工芭芭拉試圖保持鎮靜。 「我說我沒被強暴過,她很驚訝。」芭芭拉回憶道。 「我以為每個人都被強暴過。」她記得女孩是這麼說…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從核能工安意外受害者談起:冷言《輻射人》

《輻射人》的故事始於高雄一件離奇殺人事件。報案人發現吊在路燈上的屍體,前往警局報案後被殺害,死狀正如前一具屍體,形成連續殺人事件。負責調查的警官,發現綽號順仔的男子是重要關係人。同時,屏東核電廠內發生殺人事件,死者是核電廠的外包維修人員。調查過程中,名字同樣也有「順」字的工人劉金順,因輻射過量送醫急…

反而是受害的一方會有罪惡感?

文/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 法裔美籍文學批評家、人類學家雷內.吉哈爾(René Girard)說,原始社會的集體敵對性製造出無差異的暴力狀況,是經由仿效而散播開來,而且唯有在犧牲的儀式中才能找到出路,透過將某個人或某一群人指責為應對暴力行為負責,並將其驅逐(甚至是殺害)而完成。 時至今日,受害人並不會…

【伊格言之虛構的萬物論】鬼是命運的隱喻

文/伊格言 小編碎碎念:見鬼了!什麼樣的情況下你會說「見鬼了」?為什麼我們會說「見鬼了」?伊格言分析給你聽! 西元1986年9月,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美國牧歌》、《人性污點》作者)到訪義大利杜林,對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進行了一場Long Interview…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他注視著邊緣,因為故事就在那裡──與攝影師何經泰對談(一)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蔡仁譯;作品提供/何經泰 還算清朗的午後,陽光濃烈但不炙人,我從工作室出發,前往金門街的咖啡館採訪何經泰。事前編輯來信敲定下午三點,但我想先熟悉現場氛圍,所以早早出門,在兩點半前抵達。豈料推開咖啡館大門,何經泰一副已經待了許久的模樣,連編輯都已經到了。這是鮮少預見…

【讀書會記事】路人變被告?冤獄其實沒我們想像中遙遠──人權律師羅士翔談人權與冤獄

文/黃祺浩 「台灣除了江國慶、蘇建和的冤案,還有其他冤案嗎?」,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羅士翔律師在台上問著大家。這問題不禁讓人思考,難道台灣有很多冤案嗎?而羅士翔的問題,又似在詢問我們:「難道台灣沒有其他冤案嗎?」 由 Dakuo 讀書會在 2015 年 3 月舉行的「人權與冤獄 《路人變被告:「走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