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蔡仁譯;作品提供/何經泰 還算清朗的午後,陽光濃烈但不炙人,我從工作室出發,前往金門街的咖啡館採訪何經泰。事前編輯來信敲定下午三點,但我想先熟悉現場氛圍,所以早早出門,在兩點半前抵達。豈料推開咖啡館大門,何經泰一副已經待了許久的模樣,連編輯都已經到了。這是鮮少預見…
文/芒果青 將近百年前義大利薩丁島,年輕的神父保羅跟隨母親來到一個幾十年沒有神職人員的偏遠村落,成為當地村民的信仰支柱。對母親來說,兒子就是她的驕傲和希望,但保羅卻在此時愛上當地的富家女愛格妮斯,兩人還計畫私奔。「神父為何不能結婚呢?」起了凡心的兒子,和意圖阻止兒子戀情的母親,產生了母子、戀人情感的…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 「霸凌」與其他惡行的差別〉裡面,我提出我對於霸凌的分析:並不是「針對同一對象的一連串侵犯行為」就叫做霸凌,霸凌是在「結構默許」的情況下展開的欺凌,並且通常被害人不但「言論無力」、「外援困難」,也「難以離開」結構所處的社群。 以上這四個條件,不但是霸凌的常見特徵,也是使得霸凌棘手…
誰在操縱你的選擇?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為什麼別的選擇好像總是比較好?要怎樣善用選擇,掌握自己的生活與人生?為什麼你一看到可口可樂,就會聯想到歡樂氣氛?你是真的想投給那位候選人,還是被潛意識引導?驚人的超市果醬實驗,顛覆「選擇越多越好」的迷思! 你每天都要做的「選擇」,背後真相是什麼? 到底有…
陽光。沙灘。衝浪。 加州。大麻。占星。 爆炸頭。披頭四。迷幻藥。 前女友。地產大亨。FBI。 六零年代的半吊子偵探。 多克接下這件案子之後,可以不誇張地說,所以事情都找上門了:一個名叫塔里克的黑人請他幫忙找個朋友,對方是地產大亨沃夫曼的保鑣;然而當多克循線找到某間色情按摩店,卻發現沃夫曼的保鑣神祕地…
Photo from Flickr by Acy Varlan 文/溫斯 「笑話已死,甚至還發了訃聞。」這段文字出自華倫.聖約翰之筆,並發表在二○○五年五月二十二日的《紐約時報》。「笑話孤伶伶地死去,」聖約翰這麼寫著,「連一位至親都沒有。」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物好笑?這不但是哲學問題,也是科學問…
文/何宛芳 「現在有太多讓思想發胖的書,」作家李煒如此感嘆。這些書用簡單的文字包裝簡單的人生道理,讀完之後讓人自我感覺良好,忘了本身應該有的努力,就像容易帶來快樂與滿足感的快餐與甜食一樣,不但沒有營養,還會讓人發胖。 李煒直言自己不喜歡上社群網站,也不太愛留言、分享,原因無他,就是覺得社群互動的言論…
文/翁稷安 約翰‧維廉斯(John Williams)於 1965 年所寫成的小說《史托納》(Stoner),在很長的時間裡,一直是本被埋沒的小說。 原因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因為這是篇極為平淡的故事,簡單的情節軸線,三言兩語即可說明。敘述著一位美國密蘇里大學英文語文學系教授威廉‧史托納的一生,他如何從…
文/大衛‧哈維 危機對資本主義再造是重要的。正由於在危機的進程裡,我們遭遇到資本主義的不穩定性,接著重新塑造及改造以創造出資本主義的新版本。許多事物被放棄和浪費掉了,好留空間給新的事物。之前的生產基地變成廢棄的工業廢址,舊的工廠被推倒或轉型作為新用途,藍領社區進行都市更新。在其他地方,小農場和其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