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沒有最好的選擇,現實裡和故事裡都一樣──《蒙妮卡日記》

有此一說,算命是一種統計學,但從客戶這一方看,算命是選擇的學問。 命相師指點迷津,但若答案不是你所期待的,你要相信他嗎?若你選擇相信,但這個抉擇違背自己的感情、意願,只因為算命仙指點的路據說對你有利,這樣的選擇你願意嗎? 算命內容不外乎財富、事業、愛情婚姻等等。於愛情來說,愛情來了,人就變成飛蛾,火…

【果子離群索書】用想像對抗寂寞,因想像而更寂寞──《蒙妮卡日記》

有時候,我們善於想像,勤於假裝,玩著想像/假裝的遊戲,在腦海裡過著與現實人生切割的情境,說是自欺欺人也好,說是自我滿足也可以,若是透過這種方式找到情緒的出口,倒也不壞,但也可能漸漸虛實不分,虛擬的部分,喧賓奪主,覆蓋過現實,整個人受到假想的牽制,在幻想中走不出來。 來看平路短篇〈蒙妮卡日記〉。每個女…

你看的樹其實不是樹?轉個彎,發現藝術不一樣

文/卡洛琳.施拉姆(Carolyn Schlam);譯/廖桓偉 沒有光線,我們什麼都看不見 光線是藝術家必須應付的頭號現實。它是讓所有事物都可見的天然作用,而「照明」是指人工的光源。畫家必須適當安排這兩者,通常還會選擇或設置他們最偏好的條件。 出外工作並描繪光線的藝術家,叫做外光派畫家;這是印象派畫…

【布克新聞】S3EP20:在蘇聯勞役營受到政治迫害的白色恐怖紀實文學──《呼吸鞦韆》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的呼吸需要想像的幫忙,才能順利進行,應該是對人類來說最自然簡單的動作──呼吸? 《呼吸鞦韆》是200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內容撰寫1945到1949年蘇聯勞役營裡一群德裔羅馬尼亞人的故事。對這些人而言,白色恐怖意味著酷刑、飢餓與謀殺。 雖然我們上網查詢這部小說,很快也會發現…

【讀者舉手】人生從來不會卡住,只是你可能有了錯誤想像──《自轉公轉》

文/寓言家 你認同人生分成各種階段嗎?你認同在人生中不同階段下,我們應該要完成不一樣的任務嗎?《自轉公轉》這本小說當中,藉由主角小都的視角、許多生活細瑣事件的堆疊,仔細去思考關於人生當中,我們可能共有的矛盾與抉擇:是否應該盡早結婚?如何選擇自己結婚的對象?該不該生小孩?一份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要跟…

「愈想殺掉內心的獸,就愈會聞到自己誠實的腥」

文/騷夏 「作者到底應不應該對自己的作品做解釋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的有趣,對我來說每個階段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我的寫作,總是很難離開自己。我很喜歡古埃及盧克索神廟銘刻的一句話:「身體是神居住的屋子。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諸神。」《聖經》也說過類似的:「自己就是神的聖所。」我之所以為我,出生在…

【果子離群索書】對於書店,我們常有錯誤的浪漫想像

小小書房經營者劉虹風在《開店指難》提到,深圳的舊天堂書店阿飛定了一個規矩,店員做滿兩年就必須離職,因為會來工作的都是年輕人,他們應該海闊天空,走向外界,不宜綁死在同一個地方。 雖然阿飛說的是店員工作,不特指什麼店,但虹風由是衍生一些感嘆,嘆於書店店員工作煩瑣,薪資不高,流動率倒很高,她每每為同事離職…

我不期待孩子有強大的競爭力,只希望他們覺得人生是可以有想像的

文/小野 最近有一本親子教育雜誌要訪問我談「選擇」。在訪問前,我遇到我的兩個姊姊,我將這個問題請教她們:「人的選擇到底多不多?」 從外商公司退休的二姊猶豫幾秒鐘後回答:「其實人的選擇並不算少,但是人會受限於內在的恐懼或不安,選擇就越來越少了。」 經濟學家的大姊激動地抓緊我的手說︰「人的選擇非常非常非…

【故事‧說書】凝視現實與想像交織的世界──《地圖的歷史:從石刻地圖到Google Maps,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

文/王健安 本文與【故事‧說書】合作刊載 地圖即故事,地圖即生命。地圖的力量能迷惑、能振奮、能煽動,能無聲傳遞迷人的故事,講述我們曾經經歷以及即將前往之處。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地圖的歷史:從石刻地圖到Google Maps,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其獨特的眼界,解說地圖如何表…

【讀者舉手】小繪本啟動大歷史

文/馬尼尼為 除了名人偉人的傳記繪本、以及用編年體說歷史的方式,薄薄的繪本要如何把「大歷史」說得好呢?繪本要如何應用它在短篇幅內深刻完整敘述主題的優勢,把事件的「精華」說出來?作家學者 Neil Postman 的名言「孩子帶著問號入學,帶著句號離開」,讓學習變成被動或功利性的動機,畢業後不再有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