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翎 日本推理作家貫井德郎所撰寫的《惡之芽》,單從書名即破題且具備無限延伸的想像空間,顧名思義就是「惡」的「芽苗」。在翻開書頁前,不禁猜想作者究竟是想描繪以惡意為養分的芽苗樣貌?還是書寫惡意如何萌芽成長?進入《惡之芽》的書中世界後,便會發現不僅兩者皆是,而且那份惡意竟是在人們不經意的角落悄然滋生…
「別人,是自己以外,被區分的人。/是告別的人,告別了人。/是如果有以後,不想再當人。」任明信這樣說。 曾經很喜歡吃什麼東西,但忽然間,好像不吃也無所謂了。曾經每天都要登入的遊戲,但好像沒有玩,那遊戲就瞬間從生命消失,與自己無關了。愛一個人,好像瞬間失去了感覺,就沒辦法再見對方了。這種奇怪的疏離感到底…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以《冷戰諜魂》一舉成名,暢銷半世紀不衰,單書全球銷量高達3,500萬冊的諜報小說大師勒卡雷,有多部膾炙人口的間諜名作,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然而卻也有幾部非諜報小說,在勒粉、文學讀者心目中,列為「心頭好前五名」的愛書,本集節目介紹的《永遠的園丁》,便…
文/亞莉克絲.E.哈洛 Alix E. Harrow 譯/朱崇旻 外頭的街道不過是一道道被太陽烤乾的交叉條帶,最後通往滿是泥濘的河川,然而肯塔基州寧利鎮的居民從容漫步在泥土路上,把它們當成貨真價實的城市街道。他們與我擦身而過時,都會愕然地盯著我,轉頭竊竊私語。 一名偷閒的碼頭工人指著我,手肘撞了撞身…
文/亞莉克絲.E.哈洛 Alix E. Harrow 譯/朱崇旻 這則故事的主角,是個找到了「門」的女孩。如果你常看奇幻故事,想必會知道我說的是哪一種「門」——這種門會帶你從平凡邁入不凡,從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邁入另一個世界的冒險。 故事中的女孩找到「門」之後走了進去,在那一瞬間瞥見了狂野、新奇而恢弘…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年輕的時候讀《小王子》總是注意小王子和他的玫瑰,想來這也很理所當然,愛情大概是當時最關心的重大謎團。 到了近幾年,讀到的卻都是書中飛行員和小王子的友誼,尤其最後小王子要回到他的星球去了,與飛行員分別的情景,那麼美,較之小王子當初離開他的玫瑰,更叫人心痛。…
文/HenBook亨利說書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愛卻是不可能的。 我們生活的社會,如今愈來愈自戀⋯⋯他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子中翻騰,直到溺死其中。」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於《愛欲之死》開頭所說的這段話,對於當今泅泳於愛情的男女,可謂一句深刻的警語。在什麼都自由,什麼都可能的世界中,愛成為了交換的商…
文/寓言家 ※原載於【寓言家IG】 《倖存之家》是一本以哀傷為閱讀基調的小說。小說原名《The Dutch House》即是「荷蘭大宅」,也是整本故事當中巍然矗立的核心,所有角色都圍繞著這這個大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被困在這裡了──無論是回憶、心境上的,或是真正意義上的。 荷蘭大宅落成於1922年,是…
文/寓言家 川尻松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令人討厭?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足立區日出町公寓內發現女屍⋯⋯死者是獨自居住在該戶的五十三歲女子。」 松子的姪子川尻笙在收拾松子遺物的時候,因為好奇而嘗試追查松子這一生的過程中,發現身邊的人都對松子帶著厭惡的情緒,但卻沒有人真正知道松子是怎麼樣的人、在做怎…
記錄整理/洪啟軒 活動開始由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介紹其好友,也是資深譯者、東美文化執行長的李靜宜。身為朋友,她最好奇李靜宜如何從外交系轉向文學之路?又是為何選擇了珍.奧斯汀(Jane Austen)《傲慢與偏見》? 李靜宜原想選擇《紅樓夢》作為分享書目,但與後續安排撞題,因此重新思考。後來她想起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