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魚兒 「可是我們長大了,就沒有勇氣再一次義無反顧的叛逆。所以我們接受錯過。」 也許曾經的我們都曾步步回頭,像個傻瓜一樣盼著記憶裡的誰能為我們停留,而現實卻是他步步退後,拋下了曾經相戀的結果,故事的結尾並沒有對上開頭的炙熱,熬了無數個夜晚後,也許哪一天就想透了,從某些層面上來說,我們的結局也算…
文/安德斯.韓森;譯/崔宏立 很有意思的是,還真有研究探討人們的感受如何影響智力呢。其中有一個是給兒童看一些影片、聽聽音樂,讓他們感到歡樂或是憂傷。之後,要他們進行心理測驗,包括在圖案裡迅速找出各種樣式,並且要注意到細節。我個人預期歡樂的兒童表現會較佳,但結果恰好相反:歡樂的兒童其實要比憂傷的表現更…
祕密儲藏室檔案#11 登錄者:京子(29歲)下港 祕密:之前聽到宇童分享到那種想哭但哭不出來的狀態特別有感觸。漸漸發覺自己對某些情緒很抽離,尤其「悲傷」特別明顯。我幾乎不會自主認為「現在我很難過傷心」,而是要彷彿如同想著別人情況,用那種角度凝視自身,才會感到「眼前這個人的處境好讓人悲傷」。仔細想想,…
文/犁客 1934年9月,他在加拿大出生,祖父是加拿大猶太代表大會的首任主席,極具人望;外祖父是個拉比,也就是猶太教當中的智者,會在宗教儀式中擔任重要角色。祖父與外祖父在猶太社區及團體中備受敬重及深具影響力,他的父親經營的服飾商場也頗受歡迎,雖然不算大富之家,但衣食無虞,他曾經自承,「我從小就穿西裝…
文/蔡榮裕(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長、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督導) 當憂傷想要開口吶喊,能不能喊出聲音就是一個難題了。照理說這本書只是小說,就只是虛構的啊,卻讓我想要談些很真實的事情,因為書在虛構中道出某些正發生的真實。 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震撼著常人心底難以言說的場域,對於不…
文/左燈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憂鬱症就是「不開心」。但其實,持續的情緒低落只是冰山一角。憂鬱症最可怕的,是無法控制的身體機能退化,還有無法控制的認知思維改變。回溯過往,細細想來,病症其實很早就給了我「通知函」。 大約是 2017 年 9 月,我開始沒由來地對身邊所有事物喪失興趣,包括熱愛的音樂、電影…
文/ 邱淳孝 憂鬱症號稱是二十一世紀的心理健康殺手。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大約百分之八點九的人有憂鬱症,所以約莫是兩百萬人,其中,有百分之十五的重鬱症患者,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罹患憂鬱症的人,會感覺憂鬱像是黑洞,吸乾所有的能量。你會不想吃、睡不著、不想動、失去原本你所擁有的熱情與興趣,或者是反過來,像…
文/鄭淳予(本文作者為腦科學博士暨腦神經科臨床醫師) 就在我為本書撰寫導讀的此時,「腦科學」界極為重要的新藥試驗正面臨空前慘烈的挫敗。面對「失智症」這樣的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真正能治癒翻轉的方法,二個被醫界寄予厚望的大型研究,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臨床試驗為目的,正式宣告失敗,也連帶使得相…
文/紀雲深 過度的關心,有時可能會是一種毒藥。這些年我體會到最美好的關心就是「剛剛好」,所有的關心來自於緣分,還有彼此熟識的程度。朋友跟朋友之間就是一條緣分的線,最初我出來幫菩薩翻譯的階段,對於那些想要幫助卻無法幫助到的人,我心中有很多的愧疚,雖然明白這所有的結果不只是單方面付出可以改變的,也包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