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他們只是「簡單」地回到部落,並不想被稱為「返鄉青年」 發表於 30 9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文/邱韻芳 成為原住民:沉浸於文化脈絡中的青年 近年來越來越多青年回到原鄉,透過日常生活裡的身體力行,摸索著如何「成為原住民」(becoming 完整文章
專訪 文化,就是我們的溝通工具──專訪胡晴舫 發表於 9 6 月, 2020 By 犁客 照片提供:文策院/胡晴舫 文/犁客 「第一份接受我投稿的副刊,是《自由副刊》,」胡晴舫說,「那時的副刊編輯是袁哲生。」 閱讀胡晴舫的文字,總覺得是那種從小投稿無往不利、橫掃雜誌及副刊版面的寫作者。但胡晴舫自承大學才開始創作,在那之前,「十一歲的時候投稿過《台灣新生報》就被刊出哦,再往前的話⋯⋯」胡晴舫想了想,「小二的時候投稿《中央日報》的笑話專欄算嗎?」 完整文章
排行榜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26:好想出門趴趴走之前,請先看這集 發表於 30 4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有的人防疫時節不能趴趴走覺得很悶,有的人本來就宅只覺得剛好,但無論能不能習慣,事實都是:當疫病過去,人類的世界都會變得不大一樣,而這件事,在歷史上已經發生了很多次。 讀過去的歷史可以審度現今情勢、預測未來發展,而讀當下的紀錄則可以更全面更細微地了解巨大事件的各個面向──像武漢肺炎這種全球性大流行的東西,受到影響的生活層面有內有外有大有小,絕對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也更動人。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他說金庸是個⋯⋯小粉紅!? 發表於 26 3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Pakutaso 文/犁客 有些文化人物很有名,你可能讀過或沒讀過他們的作品,但不僅聽過他們的名字,還聽過一些和他們有關的軼事傳聞,對他們的社會形象有些想像、有些印象。 例如魯迅,例如余英時,例如李敖,例如張愛玲。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安全主義至上的年代,為什麼製造出愈來愈多玻璃心? 發表於 19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賴逸娟(麥田出版編輯) 本書原文書名是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譯者在書中直譯為「寵溺美國心」,coddling則是過度保護之意,然而無論原文書名或後來另取的中文書名,兩者皆極易遭人誤解,使人以為這又是另一本倚老賣老指責年輕人軟弱的書。 完整文章
國際風向 換上有色人種的皮膚就是多元文化?巴諾書店中止黑人歷史月爭議活動 發表於 26 2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愛麗絲 1915 年,卡特・烏德遜出版《黑人遷徙百年史》(A Century of Negro Migration,暫譯)。在書中將 20 世紀初,大批非裔美國人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由美國南方遷徙至北方的大遷徙,定義為黑人文化的嶄新階段。隨著黑人識字率因遷往城市逐漸提高,卡特也因此書成名,並於 1926 年創辦黑人歷史週(Negro History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時代特急:青鳥2.0|揭開想像的二十年代 之 當代新文化運動 發表於 10 2 月, 2020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文化銀行 文/主編 劉玟苓 摘自《掛號 2》編輯的話──文化吸收叮嚀 飯後三餐跟睡前服用,忌平淡,要醒腦 掛號,可以是對當代臺灣的兩種對應: 完整文章
專訪 喜歡學習,就會覺得投入並不辛苦──專訪11月店長神奇裘莉 發表於 31 10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文/犁客 「我從小學就一直接觸動漫、日劇、日綜;」神奇裘莉說,「每天大概花八小時看電視吧,標準電視兒童。」 忙的時候當然不成,但空下來的話就可以在三天內連看一百多集《海賊王》動畫,神奇裘莉對日本流行文化的興趣一直沒有減少,因此早早就想學日文。 「國中、高中和大學,我都上過日文課,也就是分三次學五十音;」神奇裘莉說,「結果都是,你可以說『功敗垂成』吧,因為根本就沒有真的記住。」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融入韓國生活的第一步:用泡菜湯「洗湯匙」 發表於 4 9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pixabay 文/太咪 相信大家對於「韓國人非常團結」這個印象應該不陌生,其實韓國人除了團結,也很注重「彼此就像一個大家庭」的感覺,人與人之間的日常相處就像家庭成員。家人是不分彼此的,而這個「不分彼此」的態度也具體表現在飲食文化上。 在韓劇裡常常可以看到家人、朋友、同事出去吃飯,都很豪邁地把自己吃過、舔過的湯匙放到同一鍋湯裡去舀湯來喝,這個畫面想必會讓很多剛接觸韓國文化的人嘖嘖稱奇。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當世界的命運走到資本主義 ——沈昭明談布勞岱爾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發表於 16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個文學人若想跳脫原有偏重感性層面閱讀的漩渦(!),需要接受理性思維的啟迪與激盪,我的選擇是歷史與自然科普。 選擇歷史是至少有大量的故事,在因果關係的吸收上會稍省力些,所以廣場總編輯沈昭明先生提出布勞岱爾的書單時,我望著三大巨冊(而且是精裝),完全不介意手扭到,欣然接受。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