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我們的糾結太深,只能燒光一切,從頭來過。 發表於 24 7 月, 2018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紀昭君 美國華裔作家伍綺詩(Celeste Ng)的《星星之火》(Little Fires Everywhere),是她2015年蟬聯亞馬遜年度最佳小說《無聲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卡利班的醜壞純情──導讀湯瑪斯.沃爾夫《落失男孩》 發表於 5 7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ordon 文/葉佳怡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瑪格麗特‧愛特伍X莎士比亞,跨世紀合作的戲中戲! 發表於 10 11 月, 2016 By 黃彥霖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hehal Joseph 編譯/黃彥霖 瑪格麗特‧愛特伍無庸置疑是我們當代所擁有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無論是《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或是《末世三部曲》(MaddAddam Trilogy),在她反烏托邦未來科幻故事中所滿載的細緻社會觀察和尖銳筆鋒,總時時提醒著我們:前有落石,小心,別搞砸了。所有好的文學都有這樣的功用,彷彿是提早來到的第二次的機會。 完整文章
國際風向, 產業 400年後仍無法取代、無可迴避──莎士比亞的當代神話 發表於 5 2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莎士比亞劇中角色大遊行〉繪者不詳。Procession of Characters from Shakespeare's Plays - Google Art Project" by Unknown artist (manner of Thomas Stothard) - 0QHOMxCB-XDE7Q at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zoom level maximum. Licensed under Public Domain via Commons 文/鴻鴻 莎士比亞是英國人,斷無可疑。但是,是否英國人才擁有詮釋莎翁的「正宗」權利,恐怕未必。 完整文章
閱讀, 閱讀好好玩 看場表演、讀本書,你想用哪種方式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 發表於 18 1 月, 2016 By 黃彥霖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onynetone 編譯/黃彥霖 2016 年 4 月 23 日是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逝世 400 週年紀念日,即使他的劇作平時就已經是許多現代文學、影視作品的靈感來源之一,適逢百年紀念,英美各地的致敬活動之多仍將在 2016 年佔盡風頭,從劇場到出書,一整年都將熱鬧不斷。 美國紐奧良就打算替莎士比亞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爵士葬禮,而芝加哥則將傾全城之力推出包含超過 850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