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8/10【大師思想系列 免費講座】 愛、戰爭、與救贖:從文本間性角度解讀電影〈神力女超人〉 發表於 27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ebastian Vital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無意識之謎—佛洛伊德主義的誕生 發表於 23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MOs810 文 / 湯瑪斯.曼 一九○○年,一本書問世了,書前題詞引自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即使不能震撼上蒼,我也要攪動地獄。」這本書就是《夢的解析》,作者是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6/22【貞明讀書會 大成系列講座】敘述、結構與象徵:從易學解構〈西遊記〉中第27回的白骨精原型 發表於 15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rayitno 人們的Symbolic Action,其背後的intention,和建構社會文化的意義體系之間,彼此相互交織與共構!(SymbolicAction Culture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6/1【大師思想系列 免費講座】21世紀神話進化論: 解碼戲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美學結構 發表於 14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arion joy 是什麼樣的湖澤記憶,是什麼樣的山丘流連,讓東華帝君再臨人間,再涉紅塵?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4/6【大師思想系列 免費講座】大母神、互文、英雄歷程:從榮格神話原型角度解碼電影《水行俠》 發表於 21 3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age Skidmore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12/29【中西文化對談系列 免費講座】死亡迷宮、陰性書寫、實相救贖:從榮格心理學解讀電影〈情遇那布勒斯〉中的愛欲與文明 發表於 10 12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shley Van Haeften 生命中真正的救贖,不外乎去面對生命裡的實相!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7/21【貞明讀書會 大成系列講座】精神三變之縱橫天下:從易學解構〈霹靂布袋戲〉中的英雄精神 發表於 12 6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Ray Swi-hymn 「三」是宇宙的神祕數字。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易經中有太極、兩儀、三才之說!近代西洋哲學家尼采亦有精神三變之說,認為人的精神意志應該完成三種蛻變;必須從馴服、勞役的駱駝轉變成勇猛的獅子;再從勇猛的獅子,轉變成天真無邪的嬰兒!雖然,尼采的視域,難免充滿著烏托邦的想像!然而,他對未來超人出現的期許,卻隱約透露著渴望未來彌賽亞救贖世界的精神!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07/08【大師思想系列 免費講座】啟蒙、魔鬼與治療: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哭喊神話〉 發表於 3 7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lassic Art Wallpapers 依心理學精神分析派的角度而言,與人類的命運最緊密相關的,莫過於人類的潛意識了!而質言之,潛意識又細分為個人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至於,從存有的角度而言,一個時代的精神與榮衰的命運,則與那個時代的集體潛意識息息相關!至於,該要如何看到那個特定時代的集體潛意識呢?榮格認為唯有透過神話,人們才能瞥見一個時代的集體潛意識!然而,神話為何又具有這麼大的力量呢?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任何人都可以成就任何事,只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發表於 7 9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圖片來源:Pixabay 文/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這期封面故事的企畫動機很單純,《被討厭的勇氣》一書從 2014 年 11 月出版以來,長期占據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即使到了 2016 年 8 月下旬,情況依舊。 身為讀者的你,一定也注意到,除了《被討厭的勇氣》,近一、兩年來,以該書的靈魂人物——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貞明讀書會 大成系列講座】 與神對話:再探西方心理學家榮格的玩易檔案 發表於 6 9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onkeyHotey 榮格可說是百年來唯一穿透東西文化的差異,而又能融會東西文化於一爐,且再創新說的最有創見也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大師。他可說是世界思想舞台上罕見的奇葩。光看他心理學上的創見ー同時性理論、八大人格類型、男性潛能、女性潛能、〈人及其象徵〉、〈象徵的轉化〉等處處無不顯現他受到中國文化中易經思維的偌大影響與啟發的痕跡。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