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慈禧相比,乾隆的御膳只是普通自助餐等級?

文/楊原 蓮子八寶鴨子熱鍋一品,肥雞火熏燉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蓮子豬肚一品,青筍香蕈燉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野鴨子一品,後送青筍爆炒雞一品,攤雞蛋一品,蒸肥雞炸羊羔攢盤一品,象眼旗餅小饅首一品,葷素餡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四品,鹹肉一品,隨送粳米膳一品,櫥雞湯…

【經典也青春】跑野馬成為雜學控的超級福利 ——苦茶談高陽的《慈禧前傳》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苦茶兄為了上節目總是用心準備,儘管此次要談《慈禧前傳》是主持人私心指定的書單,他依然寫了滿滿兩大張筆記,並提前幾天給我,讓我事先理解他想談的切入點。 太感心!不愧是讀書家,大好人。 我讀高陽很早,大概喜歡讀金庸的,也會讀高陽,我既是金迷,再加上早年清宮劇…

【評書青鳥】當年台灣西部最後一個抗日家庭──小說家挖掘你不知道的屏東

文/張玉伶 2019年3月的南國生活閱讀節,邀請臺灣歷史小說中兩位重要的作家:卑南族的原住民作家巴代,以及具有醫學背景的小說家陳耀昌,談論他們為什麼認為「屏東是臺灣史小說的寶庫」。 陳耀昌提及這幾年推廣的在地文化及學術發展──屏東學,他概略說明:屏東早期曾以枋寮劃分、隸屬鳳山縣,後來又把屏東和台東劃…

想在第一家族走跳,這些規矩你可得記清楚了

文/林月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伺候皇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皇帝高興了,賞你金山銀山都不為過。但要是不高興了,隨便找個理由,你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這種事也是有的。因此在皇帝面前,人人得加倍小心,抖擻精神,一方面呵護自己的小命,一方面也表示對皇帝的尊重。 可是,初來乍到的秀女,連皇帝的面都沒見著,如何…

在明代以前,北京原來沒有烤鴨可吃?

文╱鞭神老師 從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一三六八年一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明朝,到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位登基、永樂十九年(一四二一年)遷都北京為止,南京作為明朝首都的歷史並不長,但自古成名的金陵鴨料理,卻因首都遷移而北上,一般而言中國的飲食文化總是隨著戰亂由北向南傳播,像北京烤鴨這種…

包公的臉是被抹黑的?

文/李開周 包公是合肥人,合肥古稱廬州,廬州有一個地名叫香花墩,香花墩上有一座包公祠,祠中塑有包公肖像。 清代嘉慶年間(一七九六~一八二○年),廬州知府張祥雲去包公祠參拜,見到雍容儒雅、白面長鬚的包公像,忍不住感嘆道:「包公塑像遍布全國,都是很醜的那種,讓人看了冷汗直流,不敢仰視,小腿抽筋,無法走路…

穿越時空讀歷史!

讓你無論到哪個朝代,都知道要去哪些城市遊歷?要前往拜訪哪位大人物?應該目睹那些重大事件才不枉此行?行李該準備什麼?違禁品有哪些?要攜帶哪種貨幣?有什麼值得購買的土特產?有哪些習俗要遵守?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偉大思想蜂湧而出。 秦漢:禁止夜行,晚上散步賞月開夜車通通違法! 兩晉:士族流行服用五石散,…

什麼是故宮?什麼是文物?/《兩個故宮的離合》

文/野島剛 二十年前對於台北故宮的不協調印象 二○○七年至二○一○年,我在台灣擔任報社的特派員。我想從位於台灣的台北故宮開始說起。 首次造訪台北故宮是一九八○年代末期的事情。 當時我還是個大學生,參加了台灣方面舉辦的國際青年交流活動,在兩週內走訪了台灣各地。當時蔣經國總統已經臥病在床,我在歡迎宴會上…

《橡皮推翻了滿清》:顛覆傳統觀念的「歷史」

文/柯文哲 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想是「有趣」。原本預期枯燥無味的歷史,竟然可以寫成這樣靈活靈現、引人入勝,實在不簡單。 本書以一個聳動的標題「橡皮推翻滿清」,描述福特汽車、橡膠輪胎,東南亞橡膠產業、上海股市、清末中國的泡沫經濟、保路運動,最後造成武昌革命。中間又穿插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百日維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