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iffy 瑪格麗特‧尤瑟娜的《苦煉》是獲得1968年費米娜文學獎的作品。小說描述澤農的一生,把重點放在他如何追求真理的過程。澤農是煉金師、科學家、醫生、也是哲學家,身處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雖然藝術蓬勃發展,在科學上找到新的研究方法,但也充滿戰爭、不少人因宗教改革而遭殺害,鼠疫也奪走許多生命。…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同樣以五、六歲小女孩的視點,描寫自己成長的封閉、偏遠的家鄉,一個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仍充滿著種族與階級歧視的地區,一個是備受封建禮教荼毒、甘於浸在醬缸裡冷漠度日的中國東北鄉野,然而主人公面對事態的方式與心境如此截然不同。 《梅岡城故事》裡有身為律師的小女…
文/陳冠良 徐四金《香水》裡的葛奴乙在自調的曠世香氛下被生吞活剝了;谷崎潤一郎的短篇〈刺青〉中,那個技藝精湛的年輕刺青師清吉痴求女人的美麗、作品的生命力,不惜陷阱一身光潔淨肌的美人,將其手藝的靈魂注入那完美無瑕的體膚血肉。前者是孤獨宿命,不可逆轉的悲劇,後者則是為了滿足幾乎病態的私欲。他們也許不盡然…
文/Miffy 我們意識到自己並不是這卓越世界的卓越居民,只是一群工資微薄的工人,寒酸潦倒地喝得醉醺醺。 ──《巴黎倫敦落拓記》 《巴黎倫敦落拓記》是喬治‧歐威爾的首部作品,描寫歐威爾在巴黎和倫敦社會底層的生活經歷。歐威爾以客觀忠實的手法記錄社會觀察,提出疑問和思辨,懷著人道主義的關懷,希望對不公不…
文/Miffy 左拉的《婦女樂園》是「盧貢─馬卡爾家族」系列小說的第十一部,這系列是描繪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社會景況的百科全書。作為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左拉試圖以科學方法來研究遺傳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和塑造角色的性格。《婦女樂園》描寫十九世紀中期巴黎的消費文化,以一間寛敞華麗的百貨公司──「婦女樂園」來…
文/陳冠良 「親愛的朋友,你真的認為有人可以免於自我之路嗎?」 掩卷,如波濤動盪的心緒汪洋,慢慢浮顯一道雛題:肉身有貌,靈魂無形,自我的覺醒之路伊始就注定了是永無盡頭的流浪之旅? 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筆下闡釋的,既是悉達多的前塵,亦是後路。他的旅途如那條潺潺長河的河水,不一樣的歸向,一樣的原地迴…
文/Miffy 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與《白牙》是姊妹作品,兩者講的都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求生存,不僅要活下來,還要凌駕於他者,成為統治階級。小說深受達爾文的演化論和尼采的超人哲學影響,書裡的主角巴克和白牙在荒野中體認到「適者生存」,「不是吃就是被吃」,「只有最強的才不會被殺」等……競爭淘汰法則…
文/翁稷安 這並不是華文世界第一次引介 Mario Puzo 的《教父》,臺灣早在 1980 年代就曾有過中譯,本世紀初則有許綬南的譯本,此次 2015 年版新雨出版社的新譯本則由著名譯者黃煜文重譯,並請設計師王志弘設計封面。能屢次吸引出版社的興趣,自然是由於名導 Francis Coppola 於…
文/Miffy 《憤怒的葡萄》是 196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史坦貝克的作品,內容主要描述奧克拉荷馬州的農民,在經濟蕭條和機械工業生產的背景之下,生活艱苦,又因沙塵暴導致田地乾枯,不得以只好將土地抵押給銀行,後來收成不好、無力還款,被迫遷移自己的家鄉。大批難民長途跋涉到加州,夢想著能在這個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