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天生懂理財,現在開始並不晚!改變千萬人的理財專家:先找出你的「金錢弱點」

文/戴夫.拉姆齊;譯/陳映竹 ❝ 我們已經跟敵人打過照面了,那個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 在一個崇尚知識的文化裡,挑明說人們在金錢方面無知,會讓許多人起很重的防禦心。別這樣,無知並非是不聰明;而是缺乏方法。我見過很多朋友、親戚和團隊成員的新生嬰兒;但我沒看過有哪個嬰兒剛呱呱墜地,就已經準備好要致富的。…

說了什麼不重要,對方聽到什麼才是關鍵!3大提問技巧教你確認:他聽懂還是裝懂?

文/賴婷婷 你說了什麼不重要,對方聽到什麼才是關鍵 我在顧問公司當中階主管時,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是要分派新進專案,以及在某個人離職後,把專案轉派給合適的人選。這個任務既敏感又吃力不討好,但因為是職責所在,且我自認尚算公平正直,處理起來倒也沒發生過太多爭議。有一次,某個重要專案的負責人離職,我便在當時…

大家都愛職場自由行, 主管你該怎麼辦?

文/莊淑芬 調查顯示:9 成離職者表示不後悔抉擇。疫情催生的新工作型態,反倒正中年輕人下懷。想留住人才,企業該怎麼形塑兼具彈性與挑戰的夢幻職場?  一個盛夏中午,當我坐在餐廳注視面前準備辭職的年輕伙伴,心中感觸良多。  這是一場嚴肅的人事對談,也是我近年來回台工作後,第一次親上火…

調查顯示:近 9 成離職員工不後悔換工作

事實上,與日俱增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對職場要求有增無減,也日益嚴苛。他們對職能學習與發展具有高度期待,渴望資訊透明,擁有更大的工作彈性。比起其他世代,他們追捧職場自由文化,期望工作項目自主、行動進度自理。無論上班時間或辦公地點都能來去自如,滿足個人需求。除此之外,全球化帶來的瘟疫,經由先進科技的推波助瀾,顛覆職場一切。 諸如年輕世代趨之若鶩的WFH居家上班模式、不必飛行出差的線上會議、行動載具的即時溝通、方興未艾的零接觸經濟等,正四處竄行。始料未及的疫情,不僅提速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 也為上班族經年累月苦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找到一帖解方。回到現實面,現代企業如何打造新世代嚮往的職場 文化?如何注入自由自主的工作氛圍?

【讀者舉手】帶人先帶心,再遠也不怕──讀《遠距團隊的高效領導法則》

文/翁玉玲 近年來,全球許多企業開始嘗試採行遠距工作,一方面可以結合網路科技節省時間,另一方面還可以彈性運用空間,甚至還可以省下通勤費用、有助環境改善,防疫期間更是協助許多公司行號度過難關、轉型成功。然而,為了不讓工作型態的改變影響既有的工作量和效率,又要維護長官與部屬間的良好互動,《遠距團隊的高效…

朋友如何變成敵人?顛覆商業生態系的關鍵

基礎經濟學區分與焦點組織、也就是與你相關的三種參與者:對手、替代者和互補者。傳統顛覆和生態系顛覆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威脅的來源不是從對手開始,而是從價值的良性共同創造者開始。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重新檢討導致價值創造和價值破壞的相互作用。

時代的眼淚,是追上產業轉型的變化,卻努力錯方向⋯⋯

真正的柯達故事,顯示公司成功克服了早期困境,並根據過去應對傳統顛覆的舊規則,做了所有正確的事情:柯達管理技術的轉變,改造了組織,實現了目標,並成為數位沖印領域的領導者;但它掌握數位沖印業務之時,也是沖印業務即將被數位瀏覽取代之際。螢幕取代相紙,智慧手機取代紙本相簿,社群媒體貼文取代沖印相片,然後柯達的世界開始走下坡。

怎麼用那5,000元就是我開始理財的原因──專訪投資理財Youtuber李勛

文字/李勛;筆訪/犁客 投資理財怎麼想都牽涉到數字,自認沒有數字天賦或者不諳財經背景,常常就覺得自己與投資理財無緣。不過,李勛不這麼認為。 李勛大學時領到的生活費是每個月5,000元,「要怎麼用得精準、還能存款」成為李勛思考理財的起點。在他的作品《25歲存到100萬》裡,李勛分享了建立理財觀念的心得…

厲害的信用卡玩家,年年出國都是銀行買單!──專訪理財達人寶可孟

文字/寶可孟;筆訪/犁客 寶可孟可能是全台灣擁有最多信用卡的人。但事實上,寶可孟真正叫人吃驚的,不是他的持卡數量,而是他的用卡方式──身為理財達人,寶可孟的信用卡,就是他的理財利器。 常人使用信用卡就是個替代性的塑膠貨幣,辦卡太多的人還可能為了卡債頭痛不已;要用信用卡理財,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寶可孟不…

你的職責不是「討好主管」,而是做「對公司最好的決定」

文/里德.海斯汀、艾琳.梅爾;譯/韓絜光 2004年,我們還是郵寄租借DVD公司,泰德.薩蘭多斯負責採購所有DVD,決定某部新電影該訂購六十片還是六百片。有一天,一部關於外星人的新電影推出了,泰德認為會很搶手。他一邊和我喝咖啡,一邊填寫訂購單,他問我:「你覺得這部電影我們應該訂幾片?」 我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