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平日對足球的冷漠,與四年一次的熱度,形成極大反差

文/陳子軒 每四年一次,總有些時候穿著足球衣上街終於不再是怪咖,而是一種時尚宣言;書店裡因應世界盃而出版的專書數量比起香港還多得多;新聞中、名嘴部落格裡又一堆各國足球帥哥介紹。各大媒體足球專家如雨後春筍一般竄出,總是能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新知」。於是乎 FIFA 莫名其妙地成了世界盃足球賽的縮寫,足…

「這書好像有聲書──我本來就是藉由聲帶表達的人啊!」專訪阿爆(阿仍仍)

文/犁客 「長庚很嚴耶,你不知道嗎?我們都說學校是『長庚女子監獄』,大家都要住宿,一個晚上要點兩次名;因為管理嚴格,所以常常就覺得很無聊。啊Brandy和我同寢室嘛,那時我們加入熱舞社,剛接觸黑人文化,她們覺得我外型符合,就叫我試那種造型,我覺得沒差啊,弄壞就弄壞,反正我頭髮長很快。」 就讀長庚護專…

【讀者舉手】2020出版啟示錄──臺灣文學金典獎百萬年度大獎《鬼地方》

文/高澄天 談《鬼地方》之前,我想先談談這個世代文青可能不曾聽聞的故事── 暢銷長銷的程度空前,但不必那麼悲觀認定是絕後的,七、八零世代文青共同記憶朱少麟《傷心咖啡店之歌》,作者曾經四處投稿,遭到七、八家出版社拒絕,直到稿件輾轉到了九歌,當時九歌創辦人蔡文甫先生先讀完原稿,一句:「這小說好看,不必刪…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把知識變得好玩的那個人是這麼說的⋯⋯

最近這幾年,在網路上以更新、更活潑、更多不同角度對閱聽者傳遞知識的平台越來越多。這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這些學有專精的人會這麼好玩?另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在過去的教育體制當中會把知識變得那麼不好玩? 這些人有的持續串接其他領域、組合出不同形式的媒體,影片、動畫、podcast、桌遊⋯⋯有些則與傳統…

我想要讀這本電子書!你不知道的電子書版權二三事

文/愛麗絲 喜愛閱讀的人,除了書架上隨時要上演土石流的眾多紙本書,也可能選擇投入電子書領域,不僅不佔空間、還能隨買隨看,零時差享受閱讀時光。但從紙本書跨入電子書領域,有不少讀者總會想搜尋,是否自己想讀的紙本書,都能找到電子書版本。 在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分享書站上,讀者搜尋後,如果找不到想讀…

【專欄咕咕叫】祁立峰:沒有最狂只有更狂,果然高手在民間!

春節連假,當然要讓平常被壓榨著寫稿的專欄作家們喘口氣,在雞年咕咕幾聲,同讀者們聊聊舊年心得新年展望,除了寫專欄之外好好交心一下。是故專欄作家們在新年開始之前被逼著交出了【專欄咕咕叫】系列專文,在線上陪大家一起過年~ (編按:想喘口氣?那是我騙你的啦咈咈咈~) 一、過去一年裡讀過最推薦的書 山田宗樹《…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聽聞故事、見怪不怪、行動實踐的繪本親子共讀

兩個孩子每天都會從學校帶回來許多小故事,偶爾是同學之間的紛爭,有時候是老師說的一些話。其中會讓他們開心的說個不停則是不在校園日常生活軌道上的活動,像是校外教學。雖然如此,孩子們都知道日覆一日的生活才是多數的生活樣態。 就像《12個人一天的生活》這本書的這一天,是依著每個人的工作和生命階段,各自精彩的…

【果子離群索書】副刊江湖裡,身不由己的二三事

林黛嫚推出新書《推浪的人》,談中央副刊二三事,新書座談會上,主持人何榮幸問與會對談者,什麼樣的一句話會惹怒編輯?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說,不喜歡有作者想要出書,卻逕以「和上面的誰誰誰說好了」來壓他。 不管是作者挾天子以令諸侯,或真的有天子高層撐腰,總教夾縫中的編輯頗多為難。我以前羨慕副刊編輯,覺得與作…

本土小說獨有的文學體裁萌芽之地──平路 × 既晴 × 游善鈞

本文經【作家生活誌】同意後摘錄轉載,全文請至此閱讀 2016 年臺北國際書展活動期間,秀威資訊與聯經出版社聯合舉辦「文學跨界相對論:預言純文學與推理小說的未來式」講座,邀請《神的載體》作者游善鈞、《黑水》作者平路,以及同時身兼作家與評論雙重身分的既晴,一同討論純文學與推理小說的種種可能。 從純文學創…

【書店連線】牽動三方歷史的支點──永楽座書店《最後的帝國軍人》讀書會現場見聞

紀錄、撰稿/William(永楽座書店店員)攝影/譚小西(永楽座書店店員) 自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取代日本帝國統治台灣,到 1949 年中國內戰分出勝負,國民黨帶領中華民國敗退台灣,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人民共和國,台灣、中國、日本三方的歷史短短幾年之內歷經劇變;而在台海戰雲密布…